11月11日,初为人父的萧先生在天猫商城为自己的孩子购买了30包尿不湿。接下来的半年,他都不用再为这个事情烦恼了。
天猫商城母婴行业负责人高元鑫表示,天猫商城母婴频道无论是品牌还是数量都较去年有大幅提升。直接参加“11·11”当天主活动的商家就达1100多家,特别是进口尿不湿与奶粉品牌的鼎力加入,更会带给消费者许多惊喜与实惠。
杭州的李女士提前半个月把心仪的商品放进购物车,在购物节这一天,她购买了5000多元的家居和厨房用品。11月11日,不光萧先生和李女士,整个支付宝上成交的订单数超过1亿,这一天已经不折不扣地成为中国人的购物狂欢节。
购物狂欢节
淘宝系一枝独秀,马云一手打造的“11·11”光棍购物狂欢节最终交出了令人咂舌的成绩单:天猫和淘宝的支付宝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是去年的3倍多,其中仅天猫就达到132亿元,淘宝则为59亿元。
191亿元是个什么概念?如果将百元大钞摞起来,191亿元可高达1.9万米,相当于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塔(828米)的23倍。如果用常见的点钞机来清点,需要耗费133天。
这个有些自嘲意味的光棍购物节,实实在在地成为中国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力量。
自去年6月天猫从淘宝拆分之后,当年光棍节淘宝系交出了50亿元销售的大单,今年近4倍的增长成为经济中的一抹亮色。
不甘心当配角的马云和阿里系一直在积蓄力量。今年8月15日,京东商城CEO刘强东突然不宣而战,与准备举行店庆的苏宁易购擦枪走火,在这次促销大战中,拥有天猫和淘宝两大电商平台的阿里集团并不是主角,每年的光棍节才是阿里系的重点。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天猫和淘宝实行“11·11”购物节已达4年,每年的销售额均成倍增长,加入的商家也从最初的几百家达1万多家。“购物节就好比春节,‘11·11’当天就是一个联欢晚会。”天猫副总裁王煜磊说,购物节最核心的利益点还是5折促销。
对“8·15”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和国美商城的电商大战事件,发改委价监局曾派出3个工作组对3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认定3家电商涉嫌价格欺诈行为。
这次大战也被人称为“忽悠大战”。网友发现一个怪圈,京东价格要比国美、苏宁低10%,国美承诺商品价格要比京东低5%,而苏宁易购称自己的商品价格比京东低。如果3家都信守诺言,唯一的办法是商品价格降到零元。否则,其中必有人说谎。这次电商大战最终并没有太多的让利,挑起大战的刘强东信用受到质疑。
电商大战受到公众质疑。对此,王煜磊说,“我们绝对不会容忍有人在里面‘挂羊头卖狗肉’,不要挑战底线!不希望今年夏天国内电商的虚假营销在‘11·11’上重演。”抬价之后再打折或者打折的商品缺货,将给消费者带来非常差的体验。他提醒参加“11·11”活动的商户,千万不要尝试用“聪明”的方式去突破底线。
由于短时间内访问量的激增以及累积大量的订单,在去年出现过难以支付和快递“爆仓”的现象。这一次,天猫跟EMS、顺丰快递等九大快递公司达成合作,为商家提供快递公司实时的监控体系,并提供拥堵线路监测页面,商家可以看到数据显示的发生拥堵的服务商及其对应的线路,引导卖家调整发货,各家物流增加了一倍的车队和人来消化订单。
外贸转内销
“‘11·11’责任大,就让钟总裸奔吧。”在天猫销售饰品的淘趣公司宣称,如果完成千万销售额,公司一个负责人就要去高架桥裸奔。“‘11·11’责任大,事关老板的头发”,在天猫专门销售箱包的行家商贸公司里挂着这样的横幅。为了在这一天增加销售额,公司负责人决定完不成任务就留光头。
在行家商贸公司里,到处可见工位边上的帐篷,每隔几分钟还有专职按摩师为通宵奋战的员工按摩,从香格里拉酒店请的厨师送上可口饭菜。换上兔女郎和女仆装的后勤员工走来走去给员工倒水。
行家商贸公司市场总监于振伟说,他们公司是瑞士军刀包的外包商,这个号称“加工机器”的工厂没有做过内贸生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外需减少,公司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内,尤其是2010年加入到“11·11”购物节后,一晚上卖了160万元,公司惊讶地发现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第二年的购物节完成了700万元的销售额。
访问天猫的流量在11日零时达到顶峰,“服务器流量增加了5倍。公司全员当客服,每人接待几百客人,一秒内竟有500单生意成交。”于振伟说。
今年,出口贸易一路下滑,年初预定10%的出口增速已无望实现。欧洲的需求持续低迷,内需成了保证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实实在在摆在那里,关键是怎样引导和激发消费者的热情。”天猫CEO张勇说。
麦肯锡全球董事陈有钢说,“11·11”网购节展现了中国的强劲内需潜力,目前,淘宝(包括天猫)的交易量超过亚马逊和EBay的总和,中国的网购在总体零售中的比率为4.2%,与美国只相差0.4%,而增长速度为60%~70%,是美国的4倍(美国2011年的电子商务增速为16%)。中国很有可能未来两年内在销售额总量上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购市场。
陈有钢表示,如果中国可以建立世界领先的电子商务平台,在最大程度地拉动内需消费的同时,还将为中国消费品走出中国,乃至品牌的全球化提供重要的支持。
“电子商务发展还处在早期,电子和商务融合的潜力是无极限的。”张勇表示。
本报北京11月12日电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