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双11电商促销”
在热闹背后,一些电商是通过燃烧投资人大量的现金做支撑。这种烧钱不赚钱的活雷锋模式,能坚持多久?有待观察。
从商业策划的角度,“光棍节”足以载入“史册”。这样一个日子,成为电子商务平台上,买家和卖家狂欢的节日。
阿里巴巴表示,淘宝、天猫11月11日“光棍节”1天销售额191亿元,超过一些商场一年的销售额。有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上海近400家大中型商业企业、5000多个网点,总营收不足65亿元。
这样的数字对比之下,可以肯定的是,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零售模式的新模式,已经相当成功,正在“颠覆传统”。
事实上,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年轻消费者的日常习惯,甚至是生活的一部分。大量的日常消费行为,从实体店转向网上。网络,已经能够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切消费的“解决方案”。
是什么力量,把消费者撵到了网上?是什么力量,让11月11日的网上销量井喷?
是现实中消费的沉重,是网上消费的便捷和廉价。
在传统销售模式中,渠道为王,谁垄断了渠道,谁就有了定价权和提供什么产品的权力。因而,在过去30年,伴随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崛起的渠道商,一时间风光无限。它们既扮演着提供商品的角色,又在实际中打压供货商和伤害消费者知情权——这里说的“知情权”,是指进入不了大型渠道的商品,消费者很难“看到”。
当然,传统销售商也有自己的“不幸”,那就是他们在现实中也“活得很累”。其对供货商的打压和消费者的伤害,在一定程度上与此有关。
可以说,光棍节的狂欢,是因为互联网上的销售,让商人绕开了一部分现实的苦和难。
但是,网购毕竟也在现实之中。狂欢的背后,面临着现实的考验:除了像淘宝这样的电商,是在做“平台”确实能绕开一部分现实,大部分电商,不过是将传统店铺搬到了网上。这些电商,在热闹背后,是通过燃烧投资人大量的现金做支撑。这种烧钱不赚钱的活雷锋模式,能坚持多久?有待观察。
商人的使命是赚钱。有些现实,既然无法改变,就终究要面对。
□王一土(北京 媒体人)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