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每一个个体的共同努力。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接续奋斗,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矢志报国、实干创业的典型人物和群体。   

    人民日报推出“爱国情 奋斗者”专栏,讲述为国家建设发展建功立业的先进典型和在平凡岗位上不懈奋斗的普通人的故事,展现人民群众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分享到

旦增欧珠:“我要帮助更多同胞脱贫”

    37岁的旦增欧珠,论身高是“小个子”,论事业却有大作为。在西藏定日县岗嘎镇,担任残疾人士民族手工业合作社理事长的他,已成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名带头人。

崔大庆: 中弹后仍紧紧抓住歹徒的手

    崔大庆和六里桥派出所民警甘雷等人调查处理一起斗殴伤害致死案件时,与被公安机关通缉的重大杀人在逃人员于根柱不期而遇。

黄文秀:用自己的力量努力奉献

    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用自己的力量,努力做出贡献。

奋斗者风采

  • 2019-09-18 08:54 来源:新华网

    于敏,一个曾经绝密28年的名字

      编者按:治国重勋劳。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党中央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模范人物。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给予功勋模范人物国家最高荣誉,彰显其政治声誉和崇高地位,向全社会发出了关心英雄、珍爱英雄、尊重…

  • 2019-09-18 05: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勇于攀登 彪炳史册(最美奋斗者)

      图为新华社发 历史会永远铭记这样一个英雄群体。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

  • 2019-09-18 05: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誓把荒岛变绿洲(最美奋斗者)

      图为新华社发 “举首不见秃头山,下看不见飞沙滩,上路不被太阳晒,树林里面找村庄。”作为国家级生态县,今日的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岛,当年谷文昌老书记描绘的愿景早已变为现实。 如今林绿岛美的东山,有一段难以想象的困苦过往。“春夏苦旱灾,秋冬风沙还;…

  • 2019-09-18 09:1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红领巾飘过70年,把他的心“系了一辈子”

      新华社杭州电 满头白发映衬下,88岁的俞明德胸前的红领巾愈加鲜艳。他是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辅导员——从1949年中国少年先锋队成立至今,耄耋之年仍作为浙江省温岭市少先队“终身总辅导员”,活跃在校园和孩子们中间。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金秋时节,正是江南作物充盈饱满之时。位…

  • 2019-09-17 08:51 来源:新华网

    老兵张勇和他的“国防园”

      张勇在大金山国防园国防教育馆前敬军礼(9月11日摄)。 九月,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东屏湖畔的大金山国防园内郁郁葱葱、红旗高展,南京理工大学的大一新生正在进行军训汇演彩排。58岁的国防园创办人张勇身着迷彩服,带着施工队伍忙着完善“微缩版”长征路。 大金山曾被侵华日…

  • 2019-09-17 05: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用生命为祖国献石油(最美奋斗者)

      新华社发“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提起王进喜,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把他和“铁人”这个称呼联系在一起。1923年10月8日,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赤金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50年春,他通过操作考核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1956年4月29日,王进喜光荣加…

  • 2019-09-17 05: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为战斗胜利献出一切(最美奋斗者)

      新华社发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近段时间以来,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部署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人气高涨,推荐“最美”、评选“最美”、学习“最美”形成热潮。9月15日,一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

  • 2019-09-16 08:46 来源:新华网

    乡村教师袁艳敏:点亮山区孩子的梦

      新华社哈尔滨9月15日电 13年,4700多个日日夜夜。黑龙江省乡村女教师袁艳敏,用13年青春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执着与坚守。 当老师,是袁艳敏儿时的梦。2006年,袁艳敏从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正赶上黑龙江省实施“三支一扶”计划,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 2019-09-16 08:5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高镇同:“永远不知疲劳”的“结构疲劳”专家

      从事飞机结构疲劳和可靠性研究60年,去年90岁时才退休; 创立“疲劳应用统计学”,研究成果助力数千架军机使用寿命从1000多小时延长至3000小时; 1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

  • 2019-09-16 09:0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最“诗意”的护鸟志愿者,追寻“神话之鸟”

      海鸟监测志愿者周圣岳(右)和张健嵩在观察中华凤头燕鸥的繁殖情况。本报记者朱涵摄 被誉为“神话之鸟”的中华凤头燕鸥是一种极为罕见、踪迹神秘的极度濒危物种,一度在世界上销声匿迹60多年。2000年和2004年,这种海鸟在福建马祖列岛和浙江韭山列岛先后被重新发现。 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