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人民网时政频道实时解读国家公祭日仪式

自动刷新:40秒60秒手动 

《和平宣言》作者:240字浓缩对世界和平的展望

人民网(2014-12-15 10:08)

  77名南京青少年代表诵读《和平宣言》 王初摄 人民网南京12月13日电 (姚媛、王初)“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77名中学生齐声诵读的《和平宣言》发出了对和平的呼唤。《和平宣言》…[详细]

河海大学国防生清凉山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宣誓

人民网(2014-12-15 10:06)

  人民网南京12月13日电(姚媛、实习生朱亮)13日上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丛葬地清凉山遇难同胞悼念活动在河海大学校园内举行,全校500多名师生代表参加了公祭活动。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不少市民是自发来到清凉山遇难同胞纪念碑进行悼念的,一位八十岁的老人说,“每年都会到这来悼念南京大屠杀的…[详细]

解读:习近平在公祭仪式重要讲话彰显中国人民博大胸怀

人民网-时政频道(2014-12-13 13:45)

  人民网北京12月13日电 (记者盛卉 实习生徐伟峰)13日上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天的公祭仪式很震撼,习近平的讲话表…[详细]

人民网评:公祭南京 拒绝遗忘

人民网-观点频道(2014-12-13 13:13)

  这是震撼每一个中国人的时刻。一身素服的习近平,俯身挽起85岁的夏淑琴和12岁男孩阮泽宇,国家主席与南京大屠希幸存者以及幸存者的玄孙,三代中国人心手相连,互相扶助着共同揭开国家公祭鼎的幕布…… 九原板荡,百载陆沉。13亿人的蚀骨之痛,让黄山黄河、长江长城,在这一刻为之一黯。 一个民…[详细]

解读:以举国之殇铭记历史 警示未来

人民网(2014-12-13 09:31)

  人民网12月13日讯 今年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设立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作为首个国家公祭日,人民网采访并整理多方专家观点,以解读国家设立首个公祭日的多重意义。 增加民…[详细]

张连红教授:期待中国的国家公祭日走向国际化

人民网(2014-12-13 08:28)

  人民网南京12月12日电(姚媛、实习生朱亮)明天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首个国家公祭日,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把南京记忆上升为国家记忆、中国记忆走向世界记忆的重要一步。”他同时呼吁推动南京大屠杀研究成果的国际化,并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国家公祭日…[详细]

林晓光:国家公祭日内容应进入中小学课本

人民微博(2014-12-11 16:50)

  人民网北京12月11日电(刘云)12月13日是首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公祭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该如何对新一代年轻人开展历史教育呢?今天下午2点,中央党校国际战略重心教授林晓光做客人民微博微访谈,与网友共同关注这一话题,进行互动讨论。>>点击进入微访谈  …[详细]

张宪文:还原历史只为开创未来

人民网-人民日报(2014-12-11 13:44)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张宪文 还原历史 只为开创未来 提到中国现代史,特别是民国史研究,很多人都会想到张宪文(见图。资料照片)。已至杖朝之年的他,从事历史研究60余年,仍以极大热情坚持在学术一线。用他自己的话说,在指引学科发展方向的同时,更致力于“为国家民族的发展战略服务…[详细]

专家研讨公祭视域下的大屠杀 呼吁关爱幸存者

人民网(2014-12-11 13:41)

  人民网12月9日电(姚媛、实习生朱亮 )9日上午,6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共同参加“国家公祭视域下的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学术研讨会。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国家公祭、历史记忆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探讨。专家们认为,国家以立法的形式设立公祭日有着深远的意义,在牢记历史的同时更应关爱…[详细]

何建明:国家公祭日是一种培养国家意识的新符号

北京日报(2014-12-08 17:54)

  图为程瑞芳日记手迹。程瑞芳自1937年12月8日起至1938年3月1日止,即南京沦陷后日军在全城大规模屠杀时期,写下了约3万字的日记。《程瑞芳日记》与已经公之于世的外籍人士所著的《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东史郎日记》互相印证,堪称揭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的又一重要铁证。 何建明 …[详细]

媒体梳理设立国家公祭日来龙去脉:呼声由来已久

瞭望新闻周刊(2014-12-08 11:19)

  30多万被侵华日军血腥屠杀的遇难同胞、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有了属于自己的祭日。一个以国之名,举国同祭的纪念日 “看,从今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国家都要为你们在内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听,77周年的和平警钟即将敲响!”这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详细]

首页    第 1 页    尾页

国家公祭日简介

    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从1994年开始,江苏和南京都会在每年的12月13号举行哀悼仪式,包括撞和平钟、敬献花圈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停留在地方层面。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