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中華”藝術團走進台灣新北市  用“親情”溫暖“親人”【9】

申亞欣

2017年11月03日09:55  來源:人民網
 
中國鐵路文工團雜技演員張冰冰、林琦表演雜技《高杆》。
中國鐵路文工團雜技演員張冰冰、林琦表演雜技《高杆》。

人民網新北11月2日電 (記者 申亞欣)由中國僑聯、山西省僑聯、晉城市人民政府共同組派的“親情中華”藝術團,11月2日在台灣新北市的台灣藝術大學表演廳舉行大型文藝演出,這是“親情中華”藝術團2017年台灣巡演的第二場演出。此次巡演活動的台灣主辦方為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和台灣中華僑聯總會。

此次“親情中華”藝術團由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部長劉奇擔任團長,山西省僑聯黨組書記王維卿、晉城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范麗霞、晉城市常務副市長楊勤榮、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副部長邢硯庄擔任副團長,藝術團演職人員來自山西華晉舞劇團、國家話劇院、國家京劇院、中央民族樂團、全總文工團、中國鐵路文工團、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河南豫劇院、山西晉城上黨梆子劇院等院團,節目形式包括舞蹈、聲樂、戲曲、雜技、詩朗誦等多種藝術形式,現場1200多名觀眾觀看了演出。

演出以山西華晉舞劇團的舞蹈《福運歡歌》開場,為整台演出營造出喜慶吉祥的氣氛。中央民族歌舞團青年演員周韡演唱的《山歌唱出好兆頭》,歌聲悠揚,引人回味。中國鐵路文工團雜技演員張冰冰、林琦表演雜技《高杆》對演員的平衡技巧要求極高,真正實現了力與美的完美結合。山西晉城上黨梆子劇院演員陳素琴演唱上黨二簧《滿床笏》曲調激昂,情感豐富,將上黨梆子的藝術精華充分表現出來。山西華晉舞劇團帶來的舞蹈《水袖與髯口》,將水袖與髯口完美融合在一起,將戲曲文化的獨特魅力表現得淋漓盡致。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演員朱丹萍演唱的《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十八相送》,將黃梅戲與越劇巧妙銜接,讓觀眾領會到兩大劇種的藝術特色。國家話劇院演員佟凡與香港文化人士王明青朗誦了由山西省文史館創作的詩歌《尋找》,抑揚頓挫、感人至深,很多觀眾為之動容。

山西華晉舞劇團表演的舞蹈《團扇》,將古代貴族女子的芊芊之態,刻畫得入木三分,現場掌聲不斷。中國鐵路文工團蒙古利亞組合為觀眾演唱了兩首好聽的草原歌曲《黑駿馬》《天堂》,嗓音醇厚,極具震撼力。河南省豫劇團演員范靜演唱了豫劇《花木蘭》選段《誰說女子不如男》,氣勢磅礡,給人力量,引起陣陣叫好聲。山西華晉舞劇團表演的舞蹈《打酸棗》,還原了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場景,體現了山西淳朴的民風。國家京劇院演員張佳春表演的京劇《紅娘》選段,字正腔圓,優美動聽,用扎實的戲劇功底,演繹出一個極具個性又充滿正義感的紅娘。中國鐵路文工團演員王強表演的雜技《晃管》,令觀眾眼前為之一亮,隨著雜技難度的升級,觀眾們的驚呼聲也一浪高過一浪,許多觀眾都緊張得屛住呼吸。全總文工團女高音歌唱家鄭詠為觀眾演唱了普契尼歌劇《賈尼· 斯基基》選段《我親愛的爸爸》,歌聲高昂,余音繞梁,給現場觀眾留下極深印象。

台灣“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鐘桂、台灣中華僑聯總會理事長鄭致毅,以及台灣各界代表人士共同觀看了演出。“親情中華”海外巡演行動自2008年啟動以來,歷時9年,組團藝術團200多個,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城市,舉行演出1000多場。“親情中華 歡聚台灣”2013年至2015年連續舉辦了3年,該品牌活動已成為台灣與大陸進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活動之一,深受台灣觀眾的喜愛和贊譽。

(責編:劉夢妮(實習生)、李鐳)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