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鏈接:十大集成創新成果介紹
一、“証照分離”加快行政審批改革步伐。
圍繞中央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部署要求,為進一步厘清政府與市場關系,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在省內率先開展“証照分離”改革試點,重點破解企業領取營業執照后的准營環節辦証多、辦証難問題,選取132項審批頻次較高、審批周期較長、企業意見較為集中的商事登記后置審批事項,採用“取消審批、審批改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制、加強准入管理”4種方式實施分類改革,對每項審批流程進行動態調整和風險評估,同步推進相關法律法規調整及爭取上級事權改革。經過半年試點探索,60項區級事權事項全面落地實施,審批時間和申請材料大幅壓縮,大部分事項從改革前3-20個工作日辦結改為當場辦結,提升企業獲得感。在放寬前端准入的同時,各部門加強行政指導和監督檢查,確保后續監管到位。南沙“証照分離”改革試點在全省改革力度最大、審批事項落地數量及受理量最多,為新一輪地級市試點乃至全省推廣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實現了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規范市場秩序等改革預期目標,政府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二、“互聯網+政務服務”打造高效服務型政府。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放管服”有關要求,進一步促進投資便利化,提升政府服務水平,南沙立足企業和群眾需求,依托互聯網和大數據,搭建企業設立登記“一口受理”信息平台,在全國率先實現“十三証三章”聯辦,“一照一碼”拓展至八個部門。為區內注冊企業開通企業專屬網頁,實現政企零距離互動,切實降低企業辦事成本。加快行政審批標准化建設,創新電子簽名、電子身份認証等審批措施,推行綜合審批、陽光辦公區等審批服務模式,提高審批效能。南沙成為全國市場准入聯辦証件最多、辦事速度最快、群眾體驗最便捷的地區,有效優化了信息互聯共享的政府服務體系,方便了企業和群眾,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了良好環境。
三、創新航運服務體系助推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以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為目標,南沙全面實施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創新航運服務體系。圍繞“三互”大通關改革,推出“單一窗口”、“互聯網+易通關”、“智檢口岸”和“智慧海事”等多項改革創新成果,其中14項屬全國首創,通關效率提高50%以上,形成南沙“智慧口岸”品牌效應。開辟國際班輪航線74條、“無水港”28個和國際郵輪航線3條,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輻射到整個泛珠地區。成立廣州航運交易所,打造華南規模最大的船舶交易平台,“珠江航運運價指數”被交通部和國家統計局列為監測我國航運經濟的重要數據,成立南沙航運產業基金,促進航運交易、航運金融加快發展。設立“廣東南沙”國際船舶登記船籍港,推進國際船舶登記制度落地實施。高端航運要素加速集聚,推動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2016年南沙港集裝箱吞量達1262萬標箱,助推廣州港躍升全球第七位。以南沙為母港的3條國際郵輪航線2016年實現進出港32.6萬人次,居全國第三位。
四、“三平台一體系”開創事中事后監管新模式。
為轉變市場監管理念,創新監管方式,構建權責明確、透明高效的事中事后監管機制,南沙積極打造“三平台一體系”現代化市場監管模式。建設完善市場監管和企業信用信息平台,打造政府部門協同監管和企業信用“全區一張網”,在省內率先實行市場監管領域綜合執法“聯合雙隨機”,實現對企業“一次抽查,全面體檢”,“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依托國家物聯網標識管理公共服務平台,承擔國家科技部和食藥監總局“食品安全電子溯源技術研究及示范”項目,率先在省內示范推廣,推動建立食品安全溯源體系“南沙樣本”。運用地理位置信息平台全面標記各類市場主體位置、監管和信用信息,通過 市場監管電子地圖掌握企業主體位置、分布情況、監管狀況,實現對重點區域、重點企業的精准監管和監測預警。以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為抓手,通過三平台的無縫對接與數據互通,形成以綜合監管為基礎、專業監管為支撐、信用約束為手段的現代市場監管模式,建立起信用依托、企業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多元共治自貿區事中事后監管體系。
五、構建多元法律服務體系提升自貿區法治環境。
為進一步優化法治環境,實現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南沙積極構建與國際接軌的法律服務體系。重點建設自貿試驗區法院商事審判庭、知識產權審判庭和自貿區商事調解中心,成立自貿試驗區檢察院,推動設立自貿區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擴大粵港澳律師事務所合伙聯營試點,設立電子數據取証實驗室,打造全國領先的“可信身份認証服務平台”,完善司法保障體系。在全國率先推行港澳籍人民陪審員參審案件,建立涉港澳案件行業協會先行調解機制和商事糾紛多元調解平台,健全國際仲裁機制,在南沙國際仲裁中心同步運行粵港澳三大庭審模式,創新知識產權保護和服務機制,公正高效解決涉外商事糾紛。訴訟、調解、仲裁、公証、司法鑒定等與國際接軌的多元化法律服務體系初步形成,進一步提升南沙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六、培育良好金融生態打造中國融資租賃“第三極”。
為加快推進以服務實體經濟,助力“一帶一路”為導向的金融創新,南沙依托自貿區內外資融資租賃統一管理改革試點等政策,在全國率先提出《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南沙新區片區試行內外資租賃企業統一管理的建議方案》,創新促進融資租賃發展的專項政策體系。建立南沙融資租賃聯席會議制度,建設融資租賃創新服務基地,組建專業服務團隊,以“專家+管家”的標准做好企業服務工作,優化融資租賃發展環境。吸引以大型央企為代表的重點企業在南沙設立融資租賃公司,重點開展飛機、船舶及大型工程機械設備等行業的融資租賃業務。挂牌以來,南沙融資租賃企業數量從29家增加到279家,業務規模從90億元增加到1000億元以上,成為全國性融資租賃企業聚集地﹔飛機租賃發展迅速,以SPV模式引進15架飛機交付使用,資產金額達到11.5億美元,今年一季度已落實融資租賃飛機23架,正在成為繼天津自貿區、上海自貿區之后的第三個國內飛機租賃聚集中心。融資租賃已經成為自貿區重要的新經濟增長點,正在全國形成影響力,南沙逐漸成為中國融資租賃“第三極”。
七、引領國際監管規則助推新業態蓬勃發展。
為適應全球化背景下貿易新業態的發展需要,進一步創新外貿監管模式,南沙圍繞市場採購、跨境電商、汽車平行進口、融資租賃、鑽石保稅進出口和郵輪旅游等新業態,推出並整合一系列口岸監管創新成果,打造事前“源頭可溯、風險可控”、事中“守信便利、失信懲戒”、事后“去向可查、責任可究”的全鏈條科學監管新模式。口岸單位依托“單一窗口”共享監管資源,避免重復監管﹔“線上海關”實現無紙化智能化通關,構建高效率通關監管鏈條,95%以上的跨境商品實現通關“秒放”﹔檢驗檢疫部門在全國首創全球質量溯源體系,採集商品從生產、貿易、流通直至消費者的全生命周期質量信息,實現商品質量溯源和口岸快速通檢,推動自貿制度向國際規則轉變。新型貿易監管模式助推2016年南沙實現網購保稅進口36.9億元,同比增長271.4%,BBC業務量佔廣州市比重達9成以上﹔進口整車8559台,同比增長3.9倍﹔廣東首個鑽石保稅交易平台在南沙落地運營。新型貿易業態蓬勃發展帶動外貿進出口持續增長,成為外貿增長新動能。
八、吸引總部集聚打造“走出去”戰略平台。
充分發揮自貿區政策疊加優勢,構建吸引總部落戶和推動國內企業“走出去”的政策體系,引進一批央企在南沙設立全球、區域和海外總部,重點引入航運物流、特色金融、國際商貿、高端制造類央企項目落戶。中遠海運散貨、中鐵、中鐵建、中交建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央企先后在南沙設立近70家總部企業和平台公司,集聚了結算、貿易、運營、研發等總部功能,形成了具有南沙特色的央企總部經濟發展模式。依托大型央企總部等跨國公司的海內外資源,逐步構建起集產業投資、產能合作、跨境投融資服務於一體的“走出去”綜合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大型央企的龍頭示范作用,助推國內企業以南沙自貿區為支點,投資布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南沙已逐步成為大型央企調整全球業務布局的重要基地和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平台,在加快全球資源要素集聚、增強“一帶一路”服務樞紐功能、提升高端制造業實力和推動區域開發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九、創新開發模式開辟城市建設新路徑。
為進一步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創新市場化開發建設模式,南沙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參與”的原則,採用“管委會+指揮部+平台公司”模式,組織實施城市基礎設施開發建設工作。管委會負責總體決策和領導,指揮部全面統籌、協調、監督、服務,通過公開招投標方式引入大型央企與區屬國企合資成立項目平台公司,負責實施各項開發建設工作。中標合作企業獨立承擔項目籌集、融資及擔保責任,並按承諾導入相應高端產業。開發建設模式創新實現了政府主導與社會資本相結合,在確保政府有效管控的同時,解決了開發所需資金來源,避免新增政府債務,有效彌補政府人力資源不足,保障項目開發專業性、高效性與可持續性,最大程度激勵企業整合優勢資源,推動產城融合,實現政府和企業雙贏。這是自貿區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重要創新,實現利用較少的成本快速啟動大規模的片區開發建設,為南沙打造高水平國際化城市開辟了新路徑。
十、青年創新創業發展高地推動粵港澳深度合作。
為進一步深化與港澳更高層次合作,大力引進港澳國際化人才,圍繞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的定位,南沙積極構建粵港澳青年深度合作發展促進體系。打造港澳青年學生實習和創新創業平台,推進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粵港澳青少年融合發展創新園區、港澳青年學生實習就業基地的建設,建成“創匯谷”粵港澳青年文創社區,構建創意創業聚集孵化平台和粵港文化創意青年創新創業人才聚集地。聯合香港科技大學、市科創委成功舉辦香港科大百萬獎金(國際)創業大賽,擦亮具有國際特色的創新創業品牌。與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深入合作打造面向內地最重要的技術成果轉移基地,重點布局物聯網、先進制造與自動化、先進材料、綠色建筑與環境等領域的研發項目。南沙已成為粵港澳青年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創新創業的發展高地。
![]()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