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習近平講植樹節的意義

2017年03月31日11:32  來源:學習中國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一年一度的植樹節讓春意更濃,讓大地更綠。植樹節的意義何在?3月29日,習近平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說:“植樹節最重要的意義就在於建立生態文明的意識和觀念。”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圖為:2017年3月29日,習近平來到北京市朝陽區將台鄉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這是植樹活動結束時習近平同少先隊員在一起。

一、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綠色是生命的顏色,也是人類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謀發展必須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我們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強化生態紅線觀念,節約、集約使用林地、濕地等資源,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園。“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2016年4月5日,習近平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參加義務植樹,身體力行在全社會宣傳新發展理念,發揚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精神,多種樹、種好樹、管好樹,讓大地山川綠起來,讓人民群眾生活環境美起來。”

植樹造林,建設美麗中國。植樹造林是增加森林資源的主要途徑,是生態修復的重要措施,對於生態文明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習近平指出:“植樹造林是實現天藍、地綠、水淨的重要途徑,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要堅持全國動員、全民動手植樹造林,努力把建設美麗中國化為人民自覺行動。”為了推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習近平身體力行,不管工作多麼忙碌,他每年堅持在清明節前后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十八大以來,他分別於2013年4月2日、2014年4月4日、2015年4月3日、2016年4月5日、2017年3月29日參加了義務植樹。習近平指出:“前人種樹后人乘涼,我們每個人都是乘涼者,但更要做種樹者。”參加義務植樹是每個公民的法定義務。每一個公民都要切實承擔起植樹造林的義務,每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都要認植、認養、認管一片林,自覺成為綠化山川、綠化城市、綠化鄉村的參與者、踐行者,讓植樹造林成為全民參與的共同行動。習近平強調:“每一個公民都要自覺履行法定植樹義務,各級領導干部更要身體力行,充分發揮全民綠化的制度優勢,因地制宜,科學種植,加大人工造林力度,擴大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質量,增強生態功能,保護好每一寸綠色。”

(責編:王吉全、崔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