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的扶貧情結【3】

2017年02月24日05: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下篇

  精准扶貧 精准脫貧

  貧困地區首先得有“精氣神”

  我去寧德當地委書記之前,省領導找我談話說,福建9個地市,寧德經濟排老九,寧德的同志到省裡開會,都坐在最后一排,不敢大聲說話。派你去寧德,就是讓你用特區的闖勁、特區的精神到那兒去沖一沖,把寧德帶起來。我說,寧德和特區畢竟不一樣,去了怎麼干我還得掂量掂量。

  我去了不多久,國家開始整頓經濟過熱。我給大家說,我來不是燒“三把火”的,而是來潑“三盆水”的。再有,我也不是三頭六臂,不可能把廈門的優惠政策轉到寧德。我們不要想干一夜暴富的事情,也沒那個條件,但我們不能輸在精神上,人窮志不窮。我給寧德的定位就是弱鳥先飛、滴水穿石、不恥落后。隻要鍥而不舍,最后總能夠舊貌換新顏。到寧德后,我到省裡開會,總是坐第一排,爭著第一個發言。扶貧扶志,貧困地區缺“精氣神”不行。我在寧德的一些講話,后來編成一本書叫《擺脫貧困》,就是為了從精神上或者說指導思想上解決問題。

  扶貧不能“手榴彈炸跳蚤”

  我在福建當副書記、省長時,提出了“真扶貧、扶真貧”的問題。上面的措施下去了,下面不問青紅皂白,最后錢不知道花在哪兒了,甚至搞不好是一個腐敗的滋生地了,我一直在考慮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上次到湘西十八洞村視察,我感觸很深。爬那個山爬了好遠,好不容易才到那裡。去了以后,一個老太太見了我問,請問你貴姓,你是哪裡來的?她不認識我,因為那兒比較偏遠,她不看電視,文化也不夠。后來,全村鄉親都來了,我一看,人不多,全是“996138”部隊,也就是老人、孩子、婦女,青壯年都到城裡打工去了。這個地方這麼偏僻,又是一些老人和兒童,搞什麼大事業啊?根本搞不起來。我說,還是給你們搞“幾條腿”來吧——一戶養幾頭黑豬、一頭黃牛,再養幾隻山羊,這總能辦得成。老太太、老大爺聽了很高興,說我就要這個。

  黨的十八大后,我到一些貧困地區就要看真貧,如河北阜平、湖南花垣、甘肅東鄉,都是最貧困的。他們怎麼致富?個別地方扶貧有時思路不對,好像扶貧都要搞一些工業項目。在深山老林裡搞工業項目,沒人才,沒市場,成本又高,不容易發展起來。扶貧要實打實解決問題。首先,要為下一代著想,讓孩子們上學,教育不能落后了。其次,一些基本公共設施要保障,像路、水、電之類的,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再有,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根據他們的條件和能力,教他們“打魚”的本領。如果是一些老大爺、老太太,就養幾隻雞、鴨、羊,給他們選優良品種,教他們科學喂養,給一些扶持資金,這樣一年收入有幾千塊,也可以脫貧。對年輕人,主要是找就業的路子,搞一些培訓,引導他們外出打工。對搞種養的人,就幫他們提高產品附加值。

  為什麼講要精准扶貧?“手榴彈炸跳蚤”是不行的。新中國成立以后,50年代剿匪,派大兵團去效果不好,那就是“手榴彈炸跳蚤”,得派《林海雪原》裡的小分隊去。扶貧也要精准,否則錢用不到刀刃上。抓扶貧切忌喊大口號,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騖遠的目標,要一件事一件事做。不要因為總書記去過了,就搞得和別處不一樣了,搞成一個不可推廣的盆景。錢也不能被吃喝挪用了,那是不行的。

  不能讓下一代再過貧困日子

  我到一些貧困地方去看,有的孩子都七、八歲了,還在家裡待著,沒有上學。貧困地區教育一定要搞上去,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讓他們有受教育的機會,有上大學的機會,再過十年八年能夠成為致富能手,起碼有本事掙到飯吃,不至於再過窮日子。

  現在,國家每年投入那麼多教育經費,要把更多錢傾斜到邊遠地區、農村,把義務教育真正抓起來。對貧困山區,要鄉村教師進去,或者讓孩子們在外面寄宿。對實在太偏遠的,可以不搞集中住宿,為了到寄宿點,孩子要走幾個小時的路,很不安全。可以派教師進去,把待遇搞得好一點,搞輪換制,把這樣的經歷作為教師提級的一個重要依據。

  脫貧的軍令狀不是戲言

  脫貧攻堅中,不能搞腐敗,不能弄虛作假,不能搞盲目的政績,也要嚴防“三拍”現象,拍腦瓜、拍胸脯、拍屁股走人。我對分管領導同志說,得來點兒真的,貧困縣的縣委書記、縣長要穩在那兒,把責任擔到底,不脫貧“不能走”,一個蘿卜一個坑,出水才見兩腿泥。沒有一點實招、硬招,我很怕這件好事辦不好,最后給人民交不了賬,給歷史交不了賬。

  軍中無戲言。脫貧是有責任制的,層層簽了責任狀。軍令狀不能白立,立了就要兌現,隻有脫貧驗收了以后,縣委書記、縣長才能離開。除非不適應工作,需要換得力干部。沒有這一條,誰都能拍拍屁股就走,那就變成流水宴、流水席了。一些干部確實優秀,可以就地提拔,但提拔了還得在那兒干。脫貧攻堅是全黨全國重中之重的工作,要把這個任務派給最好的干部去做。

  脫貧工作中,巡視督查要跟上,發現問題要動真刀真槍解決。要實施異地檢驗,脫貧成效不能由本地說了算。組織部門要把脫貧工作考核結果作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據,不能干好干壞一個樣。對做得好的,該提拔重用的就提拔重用,該宣傳表揚的就宣傳表揚。對做得不好的,該督促的督促,該批評的批評,該問責的問責。

  改變貧困地區面貌是我們的歷史責任

  1999年,我當了福建省代省長后去了一趟古田。古田鎮位於上杭縣,是中央蘇區。上杭是將軍縣,光才溪鄉就有“九軍十八師”之說,解放后授銜時出了9位軍長、18位師長。我在古田碰到一位老將軍,叫王直(曾任福州軍區副政委),他是才溪鄉人,是電影《英雄兒女》裡政委的原型之一。他說,有一次回來的路上,進入古田鎮前路被堵住了。為什麼呢?正趕上有一個紀念活動,回來的人很多,都是古田鎮在外面做生意的小老板,開的多是奔馳、寶馬。有人說,這些家伙坐這麼好的車,還把路給堵了。老將軍批評他說,你不要罵,我們當年鬧革命,不就是想看著鄉親們好起來、富起來嗎?他們的生活條件好於我們了,我們應該為他們感到高興。這種思想感情確實很真摯,體現了我們黨的宗旨。改變貧困地區面貌,實現革命先烈的理想,是我們的歷史責任。

(責編:劉軍濤)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