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姿態·第四屆中國雕塑大展”綻放泉城

2016年10月19日11:00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開幕式現場嘉賓合影
開幕式現場嘉賓合影

10月18日,由中國雕塑學會和山東美術館聯合主辦的“中國姿態·第四屆中國雕塑大展”在山東美術館開幕,第八屆中韓現代雕塑交流展同時展出。

開幕式由山東省文化廳副廳長張桂林主持,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館長馮遠,山東省政府副省長季緗綺,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中國雕塑學會會長曾成鋼,山東美術館館長柳延春,蕪湖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段玉嘉,韓國雕刻家協會會長韓鎮燮等領導、嘉賓出席。開幕式現場宣讀了大展獲獎部分獎項,並授予蕪湖市為“中國雕塑之城”。

此次展覽作品分為入選作品、國內特邀參展作品、公共藝術文獻展和韓國藝術家特邀參展作品四個板塊,展出作品總數150余組。展覽作品內容豐富、姿態多樣,以專業性、學術性和前瞻性彰顯了雕塑藝術家投身中國當代文化復興的信心和決心。

打分制取代投票制,評審更科學

大展早在今年的5月16日啟動,截止7月17日大展組委會收到全國811位藝術家1516件雕塑作品和27件公共藝術作品方案。10月17日,來自全國14家學術團體的著名雕塑家齊聚山東美術館,開展評獎工作。經過評委嚴肅公正的評選,最后評選出5名“中國雕塑藝術大獎”、10名“中國雕塑佳作獎”、15名“中國雕塑青年新銳獎”等若干項頗具分量的獎項。

中國雕塑學會副秘書長唐堯介紹說,“此次作品的評審採取的是打分制的形式。入圍作品都有80分的基礎分,評委在此基礎上給出最低1分,最多20分的打分。”不同於投票制,打分能讓評委對作品的評價更加科學化、合理化,拉開參選作品之間細微的差距。

用打分制取代投票制,無疑給評委們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但辛苦的評審背后卻是對參賽選手和作品負責的態度,以及向民眾呈現更好的雕塑藝術的使命。

互動、多元、參與生活的藝術立場

在展廳現場,豐富多彩的雕塑作品讓前來參觀的觀眾目不暇接。展品材質的多元化、互動性,創作群體的年輕化成為大展的特色。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中國雕塑學會會長曾成鋼在開幕式上介紹,“新技術的運用極大地豐富了雕塑的視覺經驗和心理體驗”。動態的、3D技術不再是機械地被挪用到雕塑上,而是真正與雕塑相融合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觀眾可以通過與作品的互動,體驗作者創作時的感受和作品選想傳達的意圖。

展覽入選的作品六成以上來自年輕人,其中又以80后居多。這股年輕雕塑力量的參與帶來了他們對於當下生活的反思和對歷史的把握。曾成鋼說,“新面貌實質是雕塑家的新立場,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文化反思和社會關注的共同助力”。

加強文化自信,增進文化交流

文化共享的理念就是讓人民在思想文化上有更多獲得感,提升百姓的文化藝術修養、城市的藝術品位是雕塑家的使命。由中國雕塑學會於2008年創立的“中國姿態·中國雕塑大展”,是目前國內唯一以“中國雕塑大展”命名的雕塑類展覽。它的專業性、學術性和前瞻性,昭示了中國雕塑界以一種全新的姿態投入中當代文化復興的決心與專業使命。

同時展出的中韓現代雕塑交流展由中國雕塑學會和韓國雕刻家協會主辦,每年互換展出場地,今年輪值在中國展出。韓國雕刻家協會會長韓鎮燮表示,中韓交流的道路在八年間已經鋪好,接下來需要關心的是如何在道路上行駛的問題。他希望交流展能夠向“中國姿態”大展一樣規模不斷擴大,增進兩國文化交流,讓帶有東方元素的雕塑藝術在世界雕塑界熠熠生輝。(蓋琳)

(責編:龔儀(實習生)、曾偉)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