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五百年 習近平一句話點醒篳路藍縷

2016年07月27日14:14  來源:中國青年網
 

  2016年7月19日下午,習近平在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慰問。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7月26日電(記者 岳巍)篳路藍縷啟山林,櫛風沐雨砥礪行。

  翻開歷史畫軸,1516年,托馬斯·莫爾一本《烏托邦》在先賢柏拉圖理想國與歐洲不公現實的沖撞中,鳴響了早期空想社會主義的第一槍。

  2016年,一句"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震撼發聲。而時間整整過了五百年。

  從空想到科學,社會主義發展歷經了漫長的三個多世紀。但從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形成后,社會主義卻在短短的一個多世紀,尤其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的95年間迸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從巴黎公社運動到歐文新和諧移民實驗區﹔從俄國十月革命到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從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到改革開放……回顧五百年史不難發現,每一次社會主義實現質的飛躍背后,無疑都有人民和勞動者實踐的身影。

  誠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講話中指出的那樣,"95年來,我們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同中國人民接續奮斗的結果。"

  篳路藍縷 英雄人民同書奮斗史

  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核心毛澤東曾說,"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1921年,五四運動之后,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讓中國命運大船開始向著社會主義道路的方向駛去。

  一條小船,13個人,這是中國共產黨最初的"家底"。可也就是這樣的黨團結帶領著中國人民在歷經28年的浴血奮戰后,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從第一片革命根據地井岡山的開辟,到中央蘇區的成立﹔從二萬五千裡長征路上一步一個腳印的轉移,到八年抗戰間一批又一批烈士的犧牲。當人民群眾用小輪車支前,推出了淮海戰役的勝利,進而將解放戰爭推向最終勝利時,屬於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也隨之開啟。

  而后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讓中國正式走上了社會主義的道路。

  作為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核心、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者鄧小平曾說,"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

  在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的推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更是讓中國看到了復興的希望。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從無到有,從零至今。95年篳路藍縷的奮斗歷程也一遍又一遍地昭示:社會主義的歷史是人民用奮斗書寫的。

(責編:曹昆)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