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第三隻眼”看脫貧考核(人民眼·精准脫貧考核)

甘肅首次引入第三方評估全程參與貧困縣“大考” 

本報記者  林治波  銀  燕
2016年06月17日03: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甘肅省宕昌縣以“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方式,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養殖種植業,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圖為宕昌縣何家堡鄉草坪子村專業養雞合作社入股農民喜領合作社分紅。  牟 健攝

甘肅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黨政正職2015年度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結果,5月11日正式公布——

全省75個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18個被評定為優秀,其他57個為良好﹔考核貧困縣黨政正職149人,34人被評為優秀,其中縣(市、區)委書記20人、縣(市、區)長14人,其他115人為稱職。

一如既往的是,甘肅把脫貧成效作為考評貧困縣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政績的主要內容,考核結果與貧困縣領導干部“官帽”挂鉤:2015年,8名縣委書記、10名縣長因上年度扶貧攻堅業績突出分別被提拔重用、轉任縣委書記,3個縣的6名黨政主要領導因業績“一般”被組織調整﹔今年,甘肅省委態度依然,將繼續對在年度考核中被評為優秀的貧困縣(市、區)黨政正職予以提拔重用。

不同以往的是,引入第三方評估,全程參與並監督這次貧困縣脫貧攻堅業績“大考”。

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說:“我們的扶貧工作做得怎麼樣,不能自說自話,而要讓第三方參與考核,這樣的考核會更有權威性和公信力。”

3月的隴原,春天剛至。帶著沉甸甸的責任,帶著客觀公正之重托,第三方評估組兵分11路,對應著11組省委考核組,走遍75個貧困縣,深入236個貧困鄉、245個貧困村,隨機抽取3962戶貧困戶,發放調查問卷表格1.6萬多份,對考核結果的真實性和公正性實施客觀評估。

“第三隻眼”看“大考”,看到的是怎樣一幅脫貧攻堅圖景?

關鍵詞:公正

“不能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按照工作流程,第三方評估組同省委考核組一同趕赴地方,獨立開展考核評估。每到一地,兩組首先一起聽取貧困縣工作情況匯報。

3月1日上午,永登縣縣委書記魏旭昶匯報的一組數字,引起了省委第二考核組多名成員的注意。

2015年,永登縣僅縣級財政投入的扶貧資金就達1.072億元。作為甘肅58個集中連片特困縣市區之一,永登全年財政總收入4億余元,扶貧資金投入就佔到財政收入的26.53%,這在全省都較為罕見。這麼多錢,是否真正花在了扶貧上?考核組對此提出質疑。

一份《永登縣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縣級資金投入匯總表》擺在了考核組面前,從幾萬元的村級文化廣場建設資金到幾十萬元的自來水池建設資金,每筆支出都在總表裡一一列支。“我們扶貧花的錢,每一分都要經得起核查。”魏旭昶表示。

仔細查閱匯總表列支項目,並同扶貧資金使用撥付憑証逐項比對,省委第二考核組認為,永登縣2015年的大額財政資金,都花在了扶貧項目的建設上,既沒有遺留“債務”,也沒有留下財政“存款”。

“敢在省級考核中這樣‘晒’,說明永登縣在扶貧專項資金運用、落實方面有信心。”第三方評估組第二組組長、甘肅省農村經濟管理總站站長雷耀武仔細翻閱《資金投入匯總表》,“在這份表格上,大小項目都一一登記。雖然我們不直接評估項目,但這可以為我們綜合評價扶貧成效提供有力支撐。”

最終,永登縣黨政領導班子、縣委書記、縣長在這次“大考”中均獲評優秀等次。

“此次考核按照6個環節組織實施,分別是縣(市、區)自評、省直部門量化打分、脫貧農戶評價、考核組考核、第三方評估、考核結果評定。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由省委組織部牽頭、與省扶貧辦聯合考核,首次引入第三方評估全程參與。”甘肅省委組織部考核工作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說,“第三方評估的機制設計,體現的是事中監督。第三方評估組參與考核的全部過程,而不是事后監督,且具有獨立打分的功能,能夠切切實實地影響貧困縣考核的得分。這樣的機制設計就是為了確保考核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我們不能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分管扶貧工作的甘肅省委副書記歐陽堅說,對貧困縣的考核要接受社會監督,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驗証和監督作用,“第三方評估組的計分,按照一定比例直接計入考核最終得分,正是為了防止‘數字脫貧’‘虛假脫貧’”。

“第三方”選誰、怎麼選,甘肅慎之又慎。從省市縣非黨政機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聞媒體、高校、科研院所等熟悉農村和扶貧工作的人員以及國家統計局甘肅調查總隊等單位,抽調55人作為第三方評估人員,在考核前編組。

第三方評估的參與方式和具體職責如何?甘肅省扶貧辦主任任燕順介紹,主要通過抽樣調查、實地核查、監督考核等方式,對貧困人口識別准確率、貧困人口退出准確率、駐村工作隊幫扶工作滿意度、幫扶責任人幫扶滿意度開展評估,對考核結果的真實性和公正性進行客觀評估。

關鍵詞:隨機

“什麼都不用准備,是怎樣就怎樣”

“駐村工作幫扶隊來過嗎?你的幫扶負責人是誰?”

在平涼市華亭縣馬峽鎮羅馬寺村,省委第七考核組第三方評估組組員、媒體人胥廷輝追問村民李正國。

“來過我家,負責人是鎮派出所的劉所長……”

“來了干啥?”胥廷輝一邊翻著李正國家的“三本賬”(脫貧計劃進度賬、脫貧措施辦法賬、脫貧幫扶責任賬),一邊問。

“給我說脫貧的政策,幫我申請補助,把款貸上了。”

“多長時間來一次?”

“有十幾趟了。”

問完一遍,胥廷輝突然殺了一個“回馬槍”,將之前的問題打亂次序,換個方式再問了一遍。確認李正國兩次回答內容一致,且與“三本賬”記載內容一致,他才放心地在入戶評估表上打了分數。

“這次考核評估對基層來說壓力很大!以前考核,基層多多少少能打聽到一點消息,提前做准備,心裡能有個底。而這次,考核評估組到了市裡隨機抽取縣區,到了縣區隨機抽鄉鎮,到了鄉鎮才抽村,最后到了村裡去誰家也是現場抽取。”張掖市一位駐村干部感慨道。

為掌握真實情況,避免基層干部提前找群眾打招呼、做工作,這次考核評估採取現場隨機抽樣。然而,“隨機”並不隨意——

“在未建檔立卡戶名單中抽取20戶,你們再選5戶,行不行?”

“不行!必須提供完整的名單,這樣抽查才有意義。”

在某貧困縣,第一天評估工作結束后,一名評估組成員就和當地干部爭執不下。

原來,現場抽樣時,建檔立卡的脫貧戶、貧困戶名單,評估組可以在甘肅省精准扶貧大數據平台裡直接調取,但非貧困戶的名單則需要當地提供。在第一天的考核評估中,這名評估組成員發現入戶前拿到的村民花名冊上名單不全。於是,評估組連夜開會,決定在工作會議上把這個情況當著考核組負責同志的面提出來。

當地干部表示,有的村組很分散,路太遠,入戶需要的時間較長,而一個縣區評估時間隻有一天,如果抽到遠的村組,評估工作就難按時完成,因此建議縮小抽樣范圍。

評估組寸步不讓:“即便抽到最遠的村子,也得去。如果經過核實,群眾確實不在家,我們可以再抽,但必須提供完整的非貧困戶名單。”

最終結果是,當地必須提供完整的村民花名冊供抽樣。

在慶陽市慶城縣,中午臨時抽樣后,評估組抽中了驛馬鎮瓦窯咀村、慶城鎮東王塬村和蔡口集鄉周家塬村3個點入戶核查評估。

“我們需要提前准備些什麼?”慶城縣的一位鄉干部問縣委副書記毛鴻博。

“什麼都不用准備,是怎樣就怎樣。”

評估組發現,為了迎接此次“大考”,許多基層干部考前也是做足了准備。定西市臨洮縣衙下集鎮潘家集村的駐村幫扶干部侯剛回憶,“大考”前一個月,他一戶戶核對貧困戶的家庭情況、致貧原因、幫扶計劃制定、扶貧政策落實、人均可支配收支、貧困戶家庭成員變動等信息,務求精准詳實。

但此次第三方評估主要以抽樣調查、實地核查為主,對於基層來說,除非考核評估已經開始,否則干部們不知道考些啥。“不知道你們評估是採取這種方式,我們准備了半天資料,工作量太大了,對考評‘早應對’‘早預防’卻基本沒用。”武威市的一位駐村干部向評估組“吐苦水”。

(責編:曹昆、趙艷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