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在陝西楊凌一家農業科技公司的示范田裡了解小麥生長情況(2015年12月28日攝)。一個質朴的心願,支撐著他扎根小城楊凌,與土地結緣,43年從未離開。歷十余年,他選育的小麥良種“西農979”,成為我國冬小麥主要品種之一。榮譽等身,他卻甘於平淡,耄耋之年仍初心不改,在地頭田間默默耕耘。他說,小麥的“生長密碼”是扎根泥土,育種者的生命,隻有深耕於田野才有意義。 他是王輝,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退休教授。 43年,他育種、育人、育魂,始終情系土地,如種子一般生根吐芽,分蘖抽穗…… 新華社記者 劉瀟攝
新華網西安1月8日電(記者陳晨)接觸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小麥育種專家王輝的人,都會對他的兩句口頭禪和一個“密碼本”印象頗深。
“農民是我的老師。”這是王輝的口頭禪,他打心眼裡也是這麼認為的。2015年歲末,王輝來到陝西省岐山縣幾戶農民家裡,為鄉親們指導小麥越冬。平日裡頗為嚴肅、不苟言笑的他,一見到老鄉,便打開了話匣子。
“鄉黨,今年收成咋樣?種子有沒有啥問題?小麥越冬還有啥困難沒有?”王輝一邊詢問,一邊在筆記本上記錄著,一如40多年來的嚴謹與認真。
生於農家,學於農校,服務於農,學生們都知道,王輝擅長交農民朋友,最愛拜庄稼漢為師,這份情感,讓他的小麥品種格外“接地氣”。2010年,河南部分麥區出現赤霉病,而他歷經10余年選育的“西農979”品種仍獲得豐收,在當地農民中贏得了“凍不死的979”的口碑。
“王老師常說,他的種子他要負責到底,每年都會帶我們到農民的地裡實地探訪。如果沒有這份堅持,西農979很難有今天的成績。”師從王輝21年的西農大農學院副教授孫道杰說。
如今,西農大在全國5省區建有20個小麥示范園,“西農979”推廣多年已趨穩定,每年夏天,王輝還是會帶著團隊實地走訪請教農民種子的生長情況。“種子好不好,農民最有發言權。種子的品質改進,有時從農民的一句話中就能得到啟發。”王輝說。
“小麥就是我的娃。”這是王輝的另一句口頭禪。40多年來,無論酷暑嚴寒,王輝幾乎每天都要去地裡轉轉,“不到田裡,不摸摸小麥,就渾身不自在。”正因為如此,王輝4個女兒幼時的寒暑假幾乎都是在田裡度過。逢年過節,一家人隻能在田地裡團圓。久而久之,連他的妻子也對育種的專業術語如數家珍,成了半個“專家”。
不負所望,王輝的“小麥娃”也很優秀,“西農979”集高產、抗病、早熟、越冬性強等性狀為一體,受到農民歡迎,成為我國冬小麥主播品種,累計在黃淮麥區推廣近億畝。
麥種千千萬,為何王輝的“小麥娃”能沖出陝西關中,“佔領”河南、安徽等大型麥區?
“對育種家來說,最重要的是眼光。能不能識貨,從眾多麥種中找出核心親本配核心組合,是成敗的關鍵。”王輝說。
在同事和學生眼裡,王輝這獨具的“慧眼”,來自於他經年累月寫下的數十個“密碼本”。
“他有好多‘密碼本’,記錄著小麥從種到收每一個環節的情況。”西農大農學院副教授張玲麗說。每到地頭,王輝都帶著一本,上面用鉛筆條理清晰又密密麻麻地記錄著“麥田裡的故事”——
9月整地劃行﹔10月播種﹔冬春田間觀察抗病鑒定﹔初夏授粉雜交、選擇材料﹔盛夏分類收獲﹔7月考種、室內選擇和試驗總結﹔8月新試驗安排……就這樣,周而復始,年復一年。
王輝身上,有股關中老農的倔強,他極少使用電腦做研究,因為他執拗地認為,隻有一筆一劃的記錄,才是人腦思辯、提煉的過程。
“農業的生產環境在不斷發生變化,人總要吃糧,所以小麥育種家沒有退休的那天。”年過耄耋之時,王輝仍在想著下一個良種。他的“密碼本”,也將跟隨著他走向下一片田野……(完)
![]()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