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創”活力進一步迸發 本版制圖:邱玥、楊君資料整理:劉坤
2015年,最振奮人心的創新成就莫過於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
當地時間12月7日下午,在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屠呦呦發表了題為《青蒿素——傳統中醫給世界的一份禮物》的演講。她憶起1969年參加全國“523”抗擊瘧疾研究項目的經歷時說:“對於一個年輕科研人員,有機會接受如此重任,我體會到了國家對我的信任,深感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我決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盡全力完成任務!”
就在屠呦呦於瑞典發表演講之際,記者來到浙江寧波海曙區開明街,尋訪屠呦呦的成長足跡。
呦呦初鳴於寧波江岸
1930年12月30日,黎明時分。伴著陣陣啼哭,居住在寧波開明街508號的屠家迎來了第四個孩子,也是唯一的女兒。屠家的主人屠濂規和妻子姚仲千非常欣喜,抱著哭聲呦呦的小女兒,屠濂規用《詩經》中的“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給女兒取名屠呦呦。
屠家雖然不大,但是樓頂專門開辟了小閣樓存放書籍。這塊小天地也是屠呦呦小時候最喜歡去的地方。中醫藥的書籍和圖文並茂的小插圖,讓屠呦呦受到了藥學的啟蒙。
屠濂規常年在上海的銀行工作,姚仲千帶著11歲的女兒住進外公外婆家,屠呦呦在姚宅度過了青少年時期。
開明街26號——姚宅,一處白牆黛瓦,頗具古風的宅邸,位於擁有多處歷史文物保護單位的寧波蓮橋街區。《鄞縣志》記載,蓮橋街地塊是宋元明清時期寧波人的活動中心。姚宅的主人是屠呦呦的舅舅,經濟學家,曾任甬港經濟聯誼會會長的姚慶三。
姚家人脈茂盛,76歲的李定鏡是屠呦呦的表弟。老人記憶中的屠呦呦梳著麻花辮,清清瘦瘦,一個寧波小姑娘的樣子。
1950年,屠呦呦在寧波中學讀高三,是她住在姚宅的最后一年,也是她在寧波生活的最后一年。
學習成長於甬城名校
除了初中畢業后因病休學的兩年,屠呦呦的學習生涯一路順遂。1948年,18歲的屠呦呦進入寧波私立效實中學高中就讀,兩年后轉至寧波中學讀高三。這兩所學校都是當地的知名高中,效實中學曾經培育過十多名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
在效實中學讀書時,屠呦呦的生物成績較為突出,生物老師曾開玩笑似地說:“如果其他同學都能像屠呦呦一樣勤學好問,我即使再辛苦也開心!”
屠呦呦在寧波中學的生活輔導主任、寧波市政協原主席徐季子先生對她印象也十分深刻,曾評價她:“屠呦呦,優秀、安靜,是個好學生,聰慧、靈巧,不僅讀書好,品格也好,不是一個捧著書死板讀書的人,本身就有學習上的天賦。”並且鼓勵她:“不要隻貪戀生活的寧靜,應該有面對暴風雨的勇氣。”
近日,寧波中學開辟了屠呦呦陳列室。據寧波中學校長李永培介紹,陳列室主題為“鹿鳴呦呦,韶華悠悠”,意指屠呦呦低調做事,一生執著,將大半輩子奉獻給了科研。李永培告訴記者,前不久去北京拜訪屠呦呦的時候,她特地和母校來的人說,不要將她所有的資料公開,希望能夠低調處理。在談到獲諾貝爾獎這件事情時,屠呦呦希望能夠激勵學校裡的年輕人,這一點更重要。
(本報記者 曾毅 王君 本報通訊員 干杉杉)
(來源:光明日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