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成都12月27日電(記者童方)記者27日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經過多名專家的現場考察,傳說中的張獻忠沉銀遺址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道內。
據了解,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彭山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近日組織考古、歷史、文物專家,考察“江口沉銀遺址”現場和觀摩文物后,召開“江口沉銀遺址”保護和考古研討會,通過與歷史文獻相比較,基本確定“江口沉銀”的記載可信,彭山“江口沉銀遺址”即為歷史記載的張獻忠沉銀中心區域之一。
遺址分布面積約100萬平方米,清代以來的文獻中多記載明末大西軍領袖張獻忠曾沉銀於此。2005和2011年,當地工程建設中發現了大量文物,文物出水地點與文獻記載張獻忠“江口沉銀”地點一致,出水文物中包括銘刻年號的金冊、銀錠及“西王賞功”金幣、銀幣等。
專家們認為,從目前出水的“江口沉銀”實物來看,涉及了明末清初的社會層面。“沉銀”面目的揭開,有助於了解張獻忠的行軍路線、征餉方式與地方官府的關系,側面反映明末的社會經濟、社會生活和經濟制度等,具有重要意義。
張獻忠是陝西延安人,出身苦寒,幼年隨父販棗,1630年(崇禎三年)在米脂參加農民起義,號稱“八大王”。傳說張獻忠一路繳獲各地官府和地主的大批金銀財寶。據彭山縣縣志記載,1646年7月,張獻忠率部隊從成都沿岷江而下,船行至距彭山縣江口鎮時遭地方武裝伏擊,損失慘重。張獻忠敗退回成都,而他所率的船隻多被燒毀,輜重銀兩多隨船沉入江底。300多年來,張獻忠“江口沉銀”的故事一直在正史、野史和民間流傳。
(來源:新華網)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