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英強
做好家園溝通和聯系,形成家園教育合力,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作為幼教工作者,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對家長的一些不合理要求,不要怕得罪家長,而應該本著對孩子成長負責的態度,講究方式和方法,巧妙地學會對家長說“不”。
哭泣的爺爺
上操的時候,小一班的小源推倒了其他小朋友。老師把小源叫到一邊,進行了批評教育,告訴他不能故意推搡其他小朋友,這樣會發生危險。小源聽了老師的話,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流下了眼淚。
小源回到孩子們中間還在流淚,恰巧被來到幼兒園的爺爺奶奶看到了。爺爺看到孫子哭泣,心疼得不得了,非要和老師談談。
老師給孩子的爺爺奶奶講了事情的經過,但孩子的爺爺奶奶就是不相信,認定老師打了孩子,結果把老師也急哭了。
保安和門衛也向孩子的爺爺奶奶說明,幼兒園有嚴格的規定,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孩子,況且這個老師表現也很好,並沒有打孩子,委婉勸孩子的爺爺奶奶不能太溺愛孩子了。
從談話中得知,這個孩子的爺爺曾在公安系統工作,孩子的奶奶曾經當過老師,他們的家就在幼兒園附近。孩子的奶奶說爺爺看到孫子哭,難受得不得了,竟然自己也哭了。
祖輩的這種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爺爺的做法確實不太妥當。要是讓孩子看到爺爺哭,一定會嚇到孩子,對孩子的成長也不利。
我告訴他:“老師體罰孩子在我園是不存在的,孩子犯了錯誤,老師教育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沒想到的是,這個家長竟然說:“俺交錢來上幼兒園,又不是上小學、中學要學習多少東西,不是讓老師來把孩子批評哭了的!”看著這個年齡比我大十來歲的幼兒家長,我不禁有些悲哀。
我說:“看你的模樣我應該叫你大哥,大哥你想想,我們從小長到大,誰沒有受過老師或家長的批評教育?小樹長了斜枝杈,還需要修剪呢。人人都會犯錯誤,小孩子難免調皮,如果老師看到孩子推搡別的小朋友、看到孩子有錯誤不批評教育,是不是對孩子的成長不負責任呢?假設說,如果是別人的孩子故意推搡你的孩子,如果老師當沒看見不去批評教育,你覺得如何呢?”孩子的奶奶畢竟做過老師,聽我這樣說,也數落起孩子的爺爺來,埋怨他太嬌慣孫子。
一番交談后,他們終於“放心”地離開了。爺爺可能還會在某些時候,在附近觀察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受了委屈。但我覺得,隻要老師們做得好,又怎麼會怕家長們悄悄地看呢?
面對家長的無理指責,敢於說“不”,也是一種職業的尊嚴。不跪著教書育人,也需要一種勇氣。有不跪著教書的老師,才會教育出頂天立地的孩子。
不換班就退學
新學期開學第一周,大班來了一位插班的孩子,審証、面試過后,我們把他安排到大(5)班。一切都是正常自然的事情,沒想到孩子的媽媽提出要換班。問她原因,卻說不出來。因為我園分班都是按照幼兒性別和班級人數分的,對於新來插班就挑老師的,還是第一次遇到。給她講清楚了分班的規則,也講了這個班的老師都不錯,可她就是軟磨硬泡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樣子。
從談話中了解到,這個孩子的媽媽就在某小學當老師,這個小學也有附屬的幼兒園,並且條件環境也都不錯。那她為什麼舍近求遠學期中途又轉園呢?轉園來了,為什麼又要挑剔老師呢?
我們沒有答應她的要求。孩子在班級待了一下午,很快融入到這個集體中,沒有半點不適應。第二天,孩子沒來,老師打電話追蹤詢問,孩子的媽媽說孩子發燒。一周后,孩子來園了,一切正常,包括孩子的身體和在班級的表現等。又過了兩周,孩子沒來,老師電話詢問,孩子的媽媽告訴老師,孩子不再來了。
對孩子的教育,家長比老師的影響大得多。一個老師可能隻教孩子幾年﹔家長,則影響孩子一生。而身為老師的媽媽,卻給孩子灌輸了這個老師不行那個老師不好的思想,孩子在成長或以后求學的道路上,不知道會對老師產生怎樣的看法。不該任由家長一意孤行影響教育秩序。
哭鬧的小林
小林,一個中班時轉到我園的孩子,沒有規則意識,不和小朋友一起參加各種活動。哭鬧起來,老師都制止不了他,甚至還會踢打老師。在班級集體活動時,常常需要一個老師專門看護他。
孩子的轉變,需要從了解家長入手,獲得家長的積極配合才行。在和家長溝通時,聽到孩子的媽媽說:“孩子在以前的幼兒園裡,小朋友、老師都怕他,都聽他的,都依著他,他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原來在以前的幼兒園,孩子是一個“小霸王”,沒人管得了。家長如果凡事都由著孩子的性子來,袒護自己的孩子,老師也不敢管,長此下去,孩子會怎麼樣呢?孩子的老師和家長誠心地交談了許久,家長也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為了孩子健康成長,願意和老師一起想辦法,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孩子身上的問題,基本都能從家長身上找到原因。不轉變家長的思想,沒有家長的積極配合,想改變孩子,隻能是老師一廂情願的幻想,甚至是費力不討好。
對家長說“不”,就像醫生面對毒瘤,不是對病人說沒事,更不是聽之任之,而是要做好解釋工作,果斷地拿起手術刀,割去毒瘤﹔跟家長說“不”,並不是和家長頂著干,而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家長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良好家園教育環境﹔跟家長說“不”,不是對家長的否定,是誠心誠意地為了孩子好,為了孩子的未來考慮,為孩子的一生負責。
隻要我們足夠真誠,足夠專業,相信家長朋友們一定能夠理解,一定能夠支持我們的教育工作,因為,我們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孩子獲得更好的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省高唐縣第二實驗幼兒園)
(來源:中國教育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