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以噸計的泥巴從山頂傾瀉而下。還沒回過神來的居民,瞬間就被埋在了樓裡。
這是1976年的香港,九龍秀茂坪一處填土坡在大雨中坍塌,造成18人死亡,24人受傷。
那年頭,在多山、多雨的香港,填土坡並不罕見。明顯的隱患在大眾眼前堆積了許多年,卻還是等到8月25日,悲劇轟然而至。
如今,這一天依舊常常被人提起。本周一,香港土力工程處前處長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香港的填土坡要求壓實度達到95%以上——而這一切都是源自,“本港自1972年及1976年在秀茂坪發生嚴重山泥傾瀉、導致80多人死亡的事故后,已經加強填土坡的修葺、技術要求以及監管。”
如果說有什麼比人的傷亡更令人嘆息的話,那就是僅僅黑暗的一天,並不足以令港英政府吸取教訓。
1976年的這場災難,距離“六一八雨災”不過4年,而發生事故的地點,恰恰正是1972年6月18日已經發生過滑坡事故的秀茂坪——甚至是同一個填土坡。
1972年,秀茂坪上還滿是小木屋,那回,突如其來的山泥,蓋住了70多間木屋,掩埋了71條生命。以至於這天被稱為“香港歷史上滑坡泥石流災害最慘痛的一頁”。
然而,直到4年后,同一個填土堆再次坍塌,政府的重視,才姍姍來遲。
由國際岩土工程領域專家組成的獨立調查團隊來到了秀茂坪。
人們知道,問題就出在填土堆上。而專業人士的出現,把秀茂坪人工填土邊坡的結構清晰呈現在大眾眼前。專家發現,這堆填土的壓實度頗低,其地面以下兩米的深度內,壓實度隻有75%左右﹔當這樣的土堆遭遇雨水滲透,邊坡的穩定性就會受影響。
1976年8月25日那場大雨,持續了15個小時。它在香港遭遇過的大雨中還排不上號,可是當排水不利和之前混亂的反復建設等問題與這場降雨撞到一起,秀茂坪鬆散的人工填土坡終至坍塌。
災難過后,根據專業人士給出的報告,填土堆被重新開挖,再以95%以上的標准壓實﹔坡底的排水管經過改造,而坡面被覆蓋上了砂漿與混凝土。
被改變的不僅是秀茂坪。
在專家的建議下,1977年,香港土力工程處正式成立,從此,香港的每一個土坡背后,都有他們的監測與維護。
從此,香港開始規定,堆填肥料要壓實泥沙,並在廢料表面鋪上加固物,穩定斜坡﹔即便在專門的填料庫堆填泥土,其高度也嚴格限制了不准超過30米,並且坡度不能超過30度。
事實上,現在香港的填料區距離民居已經很遠了。
當時間進入21世紀,香港已經擁有世界一流的斜坡治理經驗與安全系統。土力工程處的處理范圍逐漸達到了遠離民居的天然山坡——根據估計,香港約有2700個天然山坡有著潛在的滑坡危險,雖然遠離居民區,但是靠近公路的填土坡,萬一滑坡的時候正好路過一個人、一輛車,怎麼辦?
這可能存在的一個個人的生命安全,都是政府需要去保護的。
他們甚至將斜坡安全教育列入了學校的地理課程。
如今,香港每年發生山泥傾瀉事故約300起左右,比起秀茂坪填土坡滑坡的那個時代,這類事故的數量減少了75%。
2014年全年,香港接獲237宗山泥傾瀉事故報告,沒有任何人員傷亡——這個數據,是一個填土坡旁的兩場慘劇,與無數專業人士的努力才換來的。
但后人視之,恐怕免不了嘆息:一次慘痛的災難難道還不夠嗎?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如果在災難第一次生后,就能追本溯源地解決問題,那1976年秀茂坪滑坡中那18個無辜的死者,將會擁有怎樣的人生。
(來源:中國青年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