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過后,杭州武林廣場西通道恢復平靜——這十年中,它或許是第一次因為取消停車而顯得如此安靜冷清。杭州大廈旁,市中心黃金地段,武林廣場西通道,被不是收費員的三姐妹霸佔,亂收停車費好多年(詳見本報昨日報道)。曾經為了搶停車位而加塞、變道現象沒有了﹔馬路的擁堵不見了﹔最關鍵的是那三個平日裡大聲喊著“停車收費,收費10元”的大媽,她們集體消失了……
一切,都發生在一夜之間。
收費三姐妹再沒出現
被霸路段昨晚設置隔壁墩
昨天中午記者再次來到現場。從環城北路與西通道的交叉路口處往南看——武林廣場西通道東西兩個車道已經被“騰”空,沒有一輛車停在這裡﹔突然間這條路顯得空曠起來,那幾個在平日裡大聲喊著“停車收費,收費10元”的大媽不見了。“這裡不能停車,請開到前面右轉,有停車場。”協勤李師傅站在這個路口勸導。“這種違章停車對交通有很大影響。”他說自己是接到指令來這裡引導的,昨天上午沒有一輛車進入邊道停車。
昨晚8點,各個路口能拐進東西邊道的轉彎處被設置了隔離墩。
眼睜睜看著她們亂收費
卻管不了或者吃不消管
三姐妹“霸佔”車道收取停車費,多年來數以千計數以萬計的車主交了總量讓人吃驚的停車費,但“挨刀”的不僅僅是車主。
武林廣場地下商城施工點的大門(正對武林廣場西通道)——這是施工區域,竟然也被三姐妹“霸佔”過。“說來你們都不信,她們老是把車引導到這裡來停,工程車常常受阻。”施工方工作人員張先生說,為此特別安排了三四個保安在門口維護。
施工點大門對面,杭州大廈的保安陳師傅正在站崗,提到這三姐妹,他也無奈:“我們管不了啊。”他指著柏油路和正規停車位間的一級台階說:“台階下的馬路不屬於杭州大廈。”然而,台階上的兩個消防通道,在大廈保安的眼皮子底下,也經常會被三姐妹“攻佔”。
環城北路和武林廣場西通道交界口東南處也有一塊不大的空地,本屬於某機構,但被三姐妹“持有”多年。“比較難弄,她們哭鬧起來,我們根本扛不住。”知情者說。
三姐妹10年前“開張”
一開始隻有7個車位
杭州大廈保安陳師傅在這裡工作20多年。他幾乎每天都要和三姐妹打照面,看著她們的“事業”發展起來。
“早在浙江省展覽館旁萬家福超市(已被兼並)開業那會兒,三姐妹就出現了。”陳師傅說,那還是上世紀的事情。她們隻有小妹有工作,老大老二平時就來這附近賣賣報紙、礦泉水,也會收集塑料瓶或者給車主擦擦車子。
回頭追溯,應當是大姐首先發現超市門口的車位沒人管,汽車停了也沒人收費。“她們應當是從那個時候介入‘停車收費行業’的,車位不多好像隻有7個。”他說,大姐開始是試探性地向其中的一側車位收費,后來就把7個車位全部“收編”。“具體多少錢不清楚,她們不太忙時,就搬個小板凳坐在門口。”
那段日子裡,沒有任何人來阻止她們的亂收費行為,司機似乎也沒有懷疑她們的身份。
“她們膽子慢慢大起來。”另一位在附近工作了14年的戴先生回憶,老大老二在發現這項“無本獲利”的渠道后,把小妹也叫了過來,開始“探索”更大的收費空間——2006年底,附近不少能停車但沒有正規收費員管理的地方被“開發”出來,然后規模逐漸擴大。
“到2007年底,馬路兩個邊道已經有一大半成她們的了,2009年,整條馬路全部被三姐妹利用了。”戴先生說,“不光是車道上的那些車,管理人員下班期間,正規車位上的停車費,她們也收。”
錢報記者也做過實地測量,武林廣場西通道南北走向,總長約300米、寬約11米,被三姐妹“規劃”成車位的大概有400米(雙向600米,扣除大約200米人行橫道和地鐵施工佔位),滿負荷大概可停七八十輛車。這些車位最后竟然統統成了三姐妹的“產業”。
鄰居們說大姐挺厲害的
“一般男人吵不過她”
昨天早上,城西某老小區的居民報料,說照片中的大姐郭某很可能住他們小區。錢報記者聯絡到郭某所轄社區。說起她,社區的工作人員印象深刻。
郭大媽55歲,3年前到社區去辦理相關退休手續——需繳滿15年養老金,有兩個方案。“她自己選了第一個方案,后來聽別人說了一句,她又不想繳錢了。還來社區裡說,怪我們沒幫她選。反復幾次,我們也沒辦法了。”工作人員說,那時郭大媽隔三差五地就來社區扯著嗓門喊——不是“我的退休工資為什麼比別人少了400塊”,就是“我也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之類的,最后還是選擇了提前退休,繳了五六萬塊錢。“我記得當時她還說,這是跟別人借的錢。”有工作人員回憶。
工作人員說,聽說郭大媽退休前就是收費員,“她說自己在杭州大廈那裡幫忙管管車子,有時候會晚上上班,白天在家裡睡覺。” 曾聽她說過:“退休工資太少了,要多賺點錢的。”據了解,郭大媽的經濟條件並不好,丈夫也是退休職工,夫妻倆住的房子也就四五十平方米。2年前,女兒出嫁了,住在閑林,郭大媽也會時不時地去住一段時間。
鄰居們回憶,郭大媽平時一身男人打扮 ,很干練。“一般男人吵架都吵不過她,厲害著了。”直到看到錢江晚報,鄰居們才知道她在做這個。“膽子太大了,這種事情,誰敢啊?”一位鄰居搖了搖頭。
居民們說,早上看到報紙的照片,一眼就認出了郭大媽—— 裹著衣服正面對鏡頭的就是郭,照片中背對著鏡頭,裹著白色塑料膜的可能是妹妹。
“她早出晚歸,很少和人打招呼的,有的時候半夜三更會突然在樓下撞見她……”郭和鄰居們來往不多——以至於她搬走了,大家都不知道。
昨天,根據鄰居的指引,錢報記者敲開了郭家的門,開門的是一位年輕的女子,說明來意后,女子反復強調“找錯了”,甚至要拿身份証來証明。
年輕女子說自己姓王,房子是夫妻倆去年買的二手房,前一任房東姓王。對於郭,她真沒印象。不過,鄰居們肯定地說,之前這裡就是郭大媽的房子。
(來源:錢江晚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