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做口述歷史就是與時間賽跑

2015年12月18日09:15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崔永元:做口述歷史就是與時間賽跑

崔永元在演講

  ■本報記者 卻詠梅

  12月12日,崔永元身著黑色禮服,戴著一條紅色長圍巾出現在“我們的口述歷史”分享會暨“口述歷史在中國”國際研討會開幕式上,用一貫的崔式幽默分享了自己做口述歷史的源起、堅持與艱辛,沒有煸情,沒有口號,從始至終流露的都是坦率和真誠。恍惚間,讓人感覺又回到了當年小崔主持的《實話實說》,但正如他曾經的同事、央視主持人和晶所言:“13年過去了,崔永元又到了另外一個領域,成為這個領域的拓荒者。”

  此次國際會議由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主辦,這是該研究中心成立后召開的第一次關於口述歷史實操和理論方面的研討會,也是國內口述歷史領域的首次大規模國際交流活動。同時,研究中心內布置的5個展館也舉行了揭牌儀式,正式對外開放,白天是展館,晚上是學生的自習室,崔永元倡導的“朝館夕室”成為現實。

  “做口述歷史不容易,我們這裡是三多三少:題材多,許多題材要做但來不及做,許多老人要採訪但採訪永遠賽不過時間﹔熱情多,許多年輕人因為工作忙都沒時間找男朋友﹔干勁多,大家干勁十足。”說到三少,崔永元一笑:“就是錢少、經費少、鈔票少。”他說,我們每個記者的手裡都有一份採訪不完的名單,平均採訪對象都在85歲左右,經常會遇到約好了採訪對象,當我們要動身採訪的時候,家人打來電話說老人走了。有一個美國原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的70歲老人問能不能寫寫他老父親的家史?得到了肯定回應后,不久前他發來論文和感謝信,很遺憾地告訴工作人員,他的老父親於兩個月前剛去世,他很感謝能有這樣的一次機會,讓他梳理了自己的家史。

  這樣的感動、悲傷、無奈以及“與時間賽跑”的緊迫感,在口述歷史工作中時時發生著,也催促著從事口述歷史的人們。崔永元介紹,從1999年自己在日本第一次接觸口述史,到2002年真正開始起步,再到2012年回到中國傳媒大學成立了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專門從事口述歷史的資料收集、整理、學術研究以及傳播工作,並為中國傳媒大學的研究生開設了“口述歷史”選修課。13年來,這個團隊收集整理了涉及電影、外交、戰爭、知識分子、知青和民營企業等六大領域的口述歷史,採訪了約4000人次,積累了80萬分鐘影像視頻,以及大量的相關圖文和實物資料,成為目前國內口述史料最豐富、門類最多、規模最大的專業機構。

  在大會上,研究中心主任丁俊杰作了“我們的口述歷史”主題演講,分享了13年來研究中心團隊採集口述歷史的經驗,回顧了研究中心進入中國傳媒大學以后進行的專業化、系統化調整之路。談到中心的建設,丁俊杰表示,研究中心在成立后,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舉辦了20多場口述歷史及相關主題的學術交流活動,在口述歷史普及推廣方面,也舉行了口述歷史工作坊及研習營等多場培訓。

  作為研究中心的特聘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定宜庄說:“我從事口述歷史已經20多年了,可是一直有一種比較冷清的感覺,有時候會覺得比較孤獨,因為口述歷史在國內開展得實在太晚了,甚至包括一些很小的國家在很多年以前都已經作為一個國家行為來從事這項工作了,可是我們還一直是屬於很零散的狀態。在中國,我們的歷史實在是太豐富、太復雜,也太厚重了,沒有人去好好地傾聽這些親歷者的聲音,這是我們對人類的一個欠債,所以,我們應該把這個工作作為我們的使命和事業,好好地發揚起來。”

  在現場,口述歷史受訪者代表、支持者作了發言,“民間記憶”項目的發起人吳文光導演、學者洪眉、著名數學家陳省身教授的研究者張洪光、電影主題收藏家方敬東、著名主持人汪涵等捐贈了口述歷史影像資料。在丁俊杰看來,口述歷史不只是找到受訪嘉賓、搜集口述影像資料,同時也要在採訪資料的整理、研究和利用方面,以及口述歷史教學等問題上,進行更廣泛、更深入地探討和推動。為此,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正在研發中國第一個口述歷史數字化系統,打造一個基於經驗交流與資源共享的開放型口述歷史平台,希望所有致力於口述歷史的人不再孤軍奮斗。

  “一個沒有記憶的民族是不會有前途的,一個沒有歷史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我們的立足點就是這些老人的記憶,這裡有我們民族的尊嚴。”丁俊杰坦言,如果你們到口述歷史研究中心,跟這些老人有一個小時的對話,一定會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這就是一個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對一所大學的意義和價值。所以,我們除了為中國傳媒大學的學生提供這樣一種可能之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把這筆資源作為成長中的一種養分,這是我們的夢想。

  目前,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內布置了“電影傳奇館”“電影藝術·家館”“奧斯卡館”“連環畫傳奇館”“都本基藝術館”等五個展館,學子們可以在布滿藏品、史料、海報及書畫作品的藝術長廊裡度過自己的求知歲月。崔永元表示,展館環境很棒,歡迎中國傳媒大學的老師到研究中心來上課,也歡迎校內外同學到展館預約自習。

  “希望這個研究中心是一個學術研究的聖地,也是孩子們的天堂。”崔永元說。

(來源:中國教育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