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力爭和所有毗鄰國家和地區建立自貿區

2015年12月18日10:32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中國將力爭和所有毗鄰國家和地區建立自貿區

  我國將研究建立貿易調整援助機制

  力爭和所有毗鄰國家建立自貿區

  我國將研究建立貿易調整援助機制。在減少政策扭曲、規范產業支持政策的基礎上,借鑒有關國家實踐經驗,研究建立符合世貿組織規則和我國國情的貿易調整援助機制,對因關稅減讓而受到沖擊的產業、企業和個人提供援助,提升其競爭力,促進產業調整。這是記者從國務院今日發布的《關於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中獲悉的。

  逐步形成自由貿易區全球網絡

  根據《若干意見》確立的目標任務,近期,正在進行的自由貿易區談判須加快進程,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逐步提升已有自由貿易區的自由化水平,積極推動與我國周邊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建立自由貿易區,使我國與自由貿易伙伴的貿易額佔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達到或超過多數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水平。

  中長期形成包括鄰近國家和地區、涵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輻射五大洲重要國家的全球自由貿易區網絡,使我國大部分對外貿易、雙向投資實現自由化和便利化。

  加快構建周邊自由貿易區。力爭與所有毗鄰國家和地區建立自由貿易區,不斷深化經貿關系,構建合作共贏的周邊大市場。

  《若干意見》要求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沿線自由貿易區。結合周邊自由貿易區建設和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積極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商建自由貿易區,形成“一帶一路”大市場,將“一帶一路”打造成暢通之路、商貿之路、開放之路。

  逐步形成全球自由貿易區網絡。爭取同大部分新興經濟體、發展中大國、主要區域經濟集團和部分發達國家建立自由貿易區,構建金磚國家大市場、新興經濟體大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大市場等。

  放開電子商務外資准入限制

  在加快建設高水平自由貿易區上,《若干意見》明確,在確保經濟安全、產業安全和考慮產業動態發展需要的前提下,穩步擴大貨物貿易市場准入。同時,堅持與自由貿易伙伴共同削減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相互開放貨物貿易市場,實現互利共贏。

  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放開育幼養老、建筑設計、會計審計、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

  在自由貿易區內積極穩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各項試點,便利境內外主體跨境投融資。加強與自由貿易伙伴貨幣合作,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

  參照國際通行規則及其發展趨勢,結合我國發展水平和治理能力,加快推進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保護、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採購等新議題談判。

  改革海關監管、檢驗檢疫等管理體制,加強關檢等領域合作,逐步實現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受理。簡化海關通關手續和環節,加速放行低風險貨物,加強與自由貿易伙伴海關的協調與合作,推進實現“經認証經營者”互認,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

  通過第三方機構進行風險評估

  《若干意見》指出,繼續深化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可把對外自由貿易區談判中具有共性的難點、焦點問題,在上海等自由貿易試驗區內先行先試,通過在局部地區進行壓力測試,積累防控和化解風險的經驗,探索最佳開放模式,為對外談判提供實踐依據。

  完善外商投資法律法規。推動修訂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和外資企業法,研究制訂新的外資基礎性法律,改革外商投資管理體制,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完善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制度,保持外資政策穩定、透明、可預期。

  在擴大產業開放的同時,有效運用世貿組織和自由貿易協定的合法權利,依法開展貿易救濟調查,加大對外交涉力度,維護國內產業企業合法權益。強化中央、地方、行業協會商會、企業四體聯動的貿易摩擦綜合應對機制,指導企業做好貿易摩擦預警、咨詢、對話、磋商、訴訟等工作。

  《若干意見》還要求完善自由貿易區談判第三方評估制度。參照我國此前自由貿易區談判經驗,借鑒其他國家開展自由貿易區談判評估的有益做法,通過第三方機構對自由貿易區談判進行利弊分析和風險評估。

  □ 本報記者 張維

(來源:法制日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