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三個普通人的航天之旅

2015年12月17日17: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通訊:三個普通人的航天之旅

  中新社甘肅酒泉12月17日電 題:三個普通人的航天之旅

  中新社記者 張素

  北京一家研究院的電子研發工程師韓毅,17日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現場,距離發射塔不足1500米處見証了中國成功發射首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這顆衛星直接面向國際重大科學前沿問題,有望縮小中國在空間科學方面與他國的差距。

  “小人物與大事件之間似乎突然有了某種聯系。”同在現場的寧波天文愛好者協會成員林磊說,“我們沒有為它做什麼,只是取了一個名字,就能來到這裡,特別讓我感動”。

  為提升衛星關注度,擴大公眾參與,中國科學院此前舉行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公開征名活動。韓毅、林磊不約而同提名“悟空”,這個名字最終從32517個有效名稱方案中脫穎而出,他倆也被抽中可以親臨發射現場。

  盡管衛星發射中心設有旅游線路,但對於大多數中國普通人來說,航天發射依然遙不可及。財務軟件產品經理張晨說:“我覺得中國航天在我身邊,但我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接近它。”

  這一次,張晨被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官方微博選中,用畫筆記錄其發射前后的畫面。在她創作的漫畫裡,衛星是“萌萌的圓球”,手執金箍棒,威風凜凜地沖向太空。在火箭升空的剎那,張晨淚流滿面,“舍不得它走”。

  林磊在發射后向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首席科學家常進提出一個問題:“發現暗物質后對於科研發展有什麼幫助?”科學家回答他,現有的基本模型無法解釋暗物質,無論是找到新的粒子,或是研究出其性質,都會促使物理學理論革新。“我要把這個答案帶回協會分享。”林磊說。

  韓毅還與專家談了他對核心元器件國產化的看法。作為電子電路工程師,他平日接觸到的多是進口芯片,“中國自主研發元器件才能擺脫制約。”此行在參觀“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場遺址時,目睹那些如今看來有些簡陋的裝備,聯想到老一輩中國航天人在此條件下創造奇跡,他深受鼓舞。

  這些普通人對中國航天有了更多期盼。官方披露,中國將在2016年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並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而中國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在研的其余3顆衛星也將陸續發射。

  “也許航天科學的一些探索看似沒有派上用場,但人類的目光總是向前的。現在國家逐漸重視科學,特別是加大基礎科學方面的投入,這真是一個好的現象。”林磊說。

  當日發射成功后,三位普通人也跟隨其他科研工作者乘機離開酒泉。“悟空”順利入軌,他們也將回到各自的生活軌跡,只是一場“航天插曲”添了牽挂,“我看著天,‘悟空’就在天上,真好。”林磊說。(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