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一些選秀類音樂節目,不少選手因翻唱民謠受到認可,民謠也開始從小眾走向大眾。有人認為民謠的流行有利於其發展,有人則認為民謠不應該大眾化。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問卷網對2802人進行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82.7%的受訪者喜歡聽民謠,14.8%的受訪者覺得一般,僅2.5%的受訪者不喜歡。
在上海從事設計工作的黃樂是民謠的資深愛好者,她覺得,民謠是一種訴說,包含了一種朴素的情感,在聽的過程中可能會與自己的故事契合,產生共鳴。一首民謠不同人聽起來感受完全不一樣,“而且民謠唱起來難度不大,現在選秀節目后,一些民謠被大家廣泛傳唱,越來越多人喜歡,也說明這一點”。
本次調查顯示,在時下流行的民謠中,《南山南》《董小姐》最為受訪者熟知,聽過的受訪者都佔45.9%,接下來依次是《夜空中最亮的星》(36.3%)、《南方姑娘》(35.2%)、《去大理》(27.6%)、《斑馬斑馬》(18.7%)、《安和橋》(10.0%)、《狐狸》(10.6%)、《咬之歌》(5.4%)等。
電視、手機、網絡等大眾媒介是受訪者接觸民謠的最主要渠道,69.5%的受訪者選擇這一項,35.2%的受訪者通過身邊的人接觸到了民謠,25.4%的受訪者選擇去看專場表演,23.3%的受訪者在旅行中感受民謠,19.2%的受訪者會購買民謠CD,10.1%的受訪者瀏覽相關書籍、報刊等。
安徽的凌潔從2012年開始接觸民謠,“當時一位喜歡民謠的朋友給我推薦了一些音樂人,自己開始聽,之后越來越喜歡,發自內心地熱愛,還為此專門去學了吉他彈奏。”凌潔來北京工作后,有更多機會接觸到民謠,“隻要自己有時間,都會到現場看表演。”
調查顯示,易學、易懂、好唱(55.1%)是民謠被接受和喜愛的最普遍原因,旋律優美(48.3%),詞曲獨特、格調文藝(44.8%),有發自內心的真情(44.8%)也是民謠受歡迎的重要原因,其他原因還包括民謠能表達對回歸簡單生活的向往(36.5%),民謠詞曲作者對音樂和生活的熱愛感染聽眾(30.2%)等。10.5%的受訪者認為真人秀音樂節目以及社交網絡對於民謠被接受和喜愛起了很大推動作用。
近幾年,受選秀節目影響,民謠逐漸從小酒吧走向大舞台,對此,47.7%的受訪者認為選秀節目可以提高民謠歌手的知名度,改善民謠歌手創作環境,40.7%的受訪者認為選秀節目使民謠走向大眾,有利於民謠的發展,同時,有36.2%的受訪者認為民謠本質上是小眾的,選秀節目會改變民謠的本質,38.6%的受訪者擔心選秀節目會使民謠沾染上商業氣息。
凌潔覺得,真正喜歡民謠的人,或許聽《南山南》能潸然淚下,而有的人只是淺顯地覺得好聽,不能理解其精神,不知道民謠音樂的骨和魂在哪裡。“現在民謠能傳到街頭巷尾,甚至在KTV都成為熱門曲目,這讓一些民謠缺少了淳朴的氣息。而且民謠創作需要音樂人來自生活的積澱,火了之后是否還能有好作品,很難說。獨立音樂被保留得更好、走得更遠需要摸索出適合它的道路”。
調查中,77.3%的受訪者支持民謠走向大眾化,7.2%的受訪者不支持,15.5%的受訪者覺得不好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