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石上山看東北(人民眼·本期聚焦·東北振興)

![]() |
夜色中的大慶油田抽油機。 |
宛若東北的天氣,東北的經濟普遍遇冷,冷的程度比其他地區重,冷的時間也比其他地區長。
2014年,遼寧、吉林、黑龍江的GDP增速分別為5.8%、6.5%、5.6%,位列全國后五位,其中遼寧增速為近22年來最低,全國倒數第三。今年前三季度,遼寧、吉林、黑龍江增速分別為2.7%、6.3%、5.5%,仍列全國后五,遼寧墊底。
“重回冰封”“斷崖式下跌”“滑出底線”“塌陷”……不少國內外媒體紛紛以這類說法論斷東北經濟。
東北到底怎麼樣?
前不久,我們用半個月時間,由遼寧沈陽、營口而大連,繼而北上,經吉林琿春、吉林市而長春,又繼續北上黑龍江哈爾濱,最后抵大慶。
出大慶西站,迎面就是兩台俗稱“磕頭機”的抽油機,頻頻“作揖”,進城路旁的曠野裡,“磕頭機”隨處可見。
“磕頭機”是大慶最鮮明的符號,也是大慶油田帶給這片土地的圖騰。
“喊了20多年‘狼來了’,現在,狼真的來了。”一位上世紀90年代大學畢業的大慶干部,回到家鄉工作,見証了大慶高新區的建立,見証了城市接續產業的發展,也見証了從今年開始大慶油田每年減產150萬噸原油。這一調減計劃將持續到2020年,對黑龍江工業和GDP形成持續負向拉動,“大慶到了真正的歷史拐點!”
上任不到一年的大慶市委書記趙銘,剛從勝利油田所在的山東省東營市考察歸來,“越看越受觸動,與東營比,大慶的接續產業發展太慢,城市轉型刻不容緩,我們惟有奮起直追!”
大慶是我們東北之行最后一站。一路走來,正在奮起直追的,何止大慶,整個東北三省,都在滾石上山、爬坡過坎。
“滾石上山”是什麼概念?
“上不去,就隻能往下滾,穩都穩不住﹔上去了,無限風光在頂峰。”東北地區一位省領導這樣感悟,語調很沉,也很重,蘊含著力量。
冷與暖的變奏
非一日之寒,非冰封千裡
長春市二道區。隔著一條民豐大街,一側是成片的破敗平房,被稱為城市棚戶區,另一側是新落成的社區“上東城市之光”,有5棟是回遷安置房。
在51歲的師鳳琴帶領下,我們走進她位於8樓的回遷房,窗明幾淨,暖意扑面,“住了一輩子平房,如今隻花13萬元,就住上了樓房,今后再也不用燒煤取暖了。”看得出,這位原長春二道區標牌廠的女工,對新房很滿意。
二道區榮光街道,有個“幸福裡”助老之家,是吉林省首家開放的養老服務試點,為老人提供“私人定制”服務。82歲的張祉祓每天來吃一頓午飯,隻要8塊錢,“那麼多人在一起吃飯,圖個樂呵。”
“幸福裡”每天除提供900多位老人的餐飲服務外,還提供照料、醫療等6大類46項居家養老服務項目。
開業一年多,“幸福裡”尚未盈利,卻忙著到處搶灘,“現在2家在運營,年底前開業10家,鋪滿二道區后,再向全長春市擴展。”負責人田旭頗自信,“因為我看好的是5年后的養老市場。”
二道區是不是可以成為我們透視東北的一個視窗呢?
“長春棚改起步早,但一直是小碎步,這兩年明顯提速,去年和今年的改造總面積是前年的4倍。”長春市房地局副局長陳濟生說。棚改、養老,哪個都是花大錢的事,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為何反而加快了步伐?
“棚改既是投資,又是消費,是民生與經濟的最佳結合點。”陳濟生說,盡管長春棚改近10年,受益者20多萬戶,但待改的還有40萬戶,有著巨大需求空間。
東北目前的工業,特別是重化工業,最突出的矛盾就是產能嚴重過剩,需求不足﹔相反,民生相關的服務業,則需求旺盛,供給嚴重不足。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商機,棚改、養老,無不如此。政府也好,企業也罷,新的增長點,不正蘊涵在改善民生與發展經濟的有效對接點中麼?
在採訪中我們看到,東北各地普遍加大了棚改力度,而且,令人有些出乎意料的是,不同於主要經濟指標的“冰冷”,東北的主要民生指標充滿“暖意”:
上半年,遼寧新增就業32.5萬人﹔吉林新增就業34.98萬人,完成年計劃70%。遼寧、吉林、黑龍江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分別為6.1%、6.7%﹔7.4%、8.1%﹔7.5%、8.4%。
“東北在增速下滑的情況下,居民收入、就業、民生工程都沒有受到影響,而且還都保持了一定數量的增長。”東北一位省領導指出。
“冰冷”中有“暖意”,這似乎也給我們提供了怎樣看東北的一種新視角。
毫無疑問,目前東北地區發展遇到新的困難和挑戰,有“三期疊加”等全國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東北地區產業結構、體制機制等個性方面的問題。
“東北是第一個進入計劃經濟體制,最后一個走出計劃經濟體制的地區。核心症結還是體制機制和經濟結構問題,這兩個問題不解決,振興發展就可能成為泡影。”遼寧省社科院副院長梁啟東一針見血。
東北的困難和問題非“一日之寒”,解決起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我們採訪的干部群眾看來,評價東北的經濟形勢,既要看總量,更要看結構﹔既要看速度,更要看質量﹔既要看現狀,更要看趨勢﹔既要看現象,更要看本質。總之,在看到“冰冷”的同時,也要看到“暖意”。
遼寧省委書記李希告訴我們,就遼寧來講,增長減速但未減勢,仍保持了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態勢﹔經濟遇冷但冷中有熱,高端裝備制造、高檔數控機床等優勢產業,仍保持著良好發展態勢﹔穩中求進但進中有憂,財政趨緊支出壓力加大,解決體制機制和結構性矛盾問題的難度較大。
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告訴我們,和前些年比,吉林主要經濟指標減緩下來,“但從吉林自身來講,經濟減速而社會活力不減,微觀經濟活力不減,我們正在化危為機,把經濟下行的壓力轉化為調整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動力,傳統產業在‘老中生新’,新興產業正‘無中生有’。”
黑龍江省省長陸昊告訴我們,黑龍江統計數字挑戰在大慶,工作挑戰在煤城。當前一產、三產增速均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沒有因大慶影響區域整體繁榮。黑龍江的挑戰既有經濟結構問題,也有體制機制問題,下一步要繼續強化營銷,強化與資本市場合作,推進資源配置市場化改革,把公共資源更多地配置到能夠創造社會財富的生產性部門而不是非生產性部門,大力優化發展環境。
一路走來,“難看”的主要集中在工業企業,尤其是石化、冶金等傳統行業﹔而旅游、生物制藥等新興產業一路高歌,物流、金融、信息等現代服務業更是紅紅火火、勢頭不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方興未艾,帶動了整體就業的平穩。
深入東北腹地,走進企業社區,就能清晰看懂:東北經濟有危機,更有生機﹔東北人有壓力,更有拼勁兒。
管與放的博弈
捏硬柿子,啃硬骨頭
眼下的黑龍江,改革要啃的硬骨頭,非龍煤集團莫屬。
11年前,龍煤重組雞西、鶴崗、雙鴨山、七台河4個礦業公司,一躍而為東北最大煤炭集團。組建之初,正趕上煤炭價格上揚,有過很好的規劃,想過瘦身,謀過上市,但最終還是錯過了改革機遇。
煤炭價格一路下行,龍煤如突染重症,去年虧損50億元,“龍煤集團已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危險境地,改革就要捏硬柿子,龍煤就是硬柿子,改革是龍煤的最后一次機會。”黑龍江省領導說。
龍煤改革,最難啃的硬骨頭是人。
“外部原因是煤炭價格及市場變化,內部原因是存在人力資源嚴重錯配。”黑龍江省給龍煤開出這樣的診斷。
龍煤2004年就提出分流安置10萬職工的目標。在煤炭市場價格上升需求增加的時候,富余人員矛盾被掩蓋起來,當價格大幅下滑時,矛盾就凸顯出來。2013年到今年8月,龍煤已減少在冊人員3萬人。面對現有的19.5萬名職工,龍煤准備通過2至3年時間,以移交企業辦社會職能分流等方式,再組織化分流安置6萬職工。
龍煤集團還專門成立了創業培訓中心,從9月下旬開始,集團總部、二級公司和地面單位機關人員全部進中心﹔完成了礦業公司和119個礦廠單位第一輪機關機構改革,機關部室精簡44.11%,初級管理機構精簡21.89%,管理人員精簡38.74%。前三季度,在煤價繼續下跌的情況下,集團已減虧12億元。
東北國企改革滯后,積累問題多,歷史包袱重,如果不以壯士斷腕之果決從根子上解決,包袱隻會越背越沉,最終錯失改革轉型之機。
吳漢聖長期在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工作,后來調任沈陽分管工業的副市長,熟悉國企改革情況,去年就任營口市委書記后大吃一驚,“央企都已經政企分開改革這麼多年了,營口的地方國企基本上還是在各委辦局下面。”
國企改革的“沖鋒號”終於在營口回蕩。今年6月底前,營口完成了市屬企業的脫鉤改制任務。市國資委對營口港務集團等33戶企業履行出資人職責。脫鉤組建市屬企業集團后,游離於監管范圍之外的經營性國有資產實現了統一集中監管。
營口的國資國企改革,只是東北體制機制改革需要“補課”的一個注腳。
近幾年,東北的各級政府都在不遺余力地簡政放權,暗地裡比拼“簡”與“放”的比例。簡政簡到位,放權放到底,政府集中精力管該管的事。
登上龍虎閣,一眼望三國。這就到了琿春,地處中、俄、朝交界,頭頂著“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的窗口”“中國圖們江區域(琿春)國際示范合作區”等國家級桂冠,各項建設如火如荼,在一些地方用電量負增長的情況下,這裡用電量連續兩年增幅超過8%。
但,琿春只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一個縣級市,典型的“小馬拉大車”。
“讓琿春有職有權有形象。”前不久,吉林省委下定決心——在與延邊州隸屬關系不變的前提下,賦予琿春市政府地級市政府管理權限,下放給琿春265項權限,涵蓋項目審批、國土資源、交通建設、社會管理等諸多領域。
“這為我們徹底鬆了綁。”市委書記高玉龍說。借助區位優勢和放權機遇,琿春一下子成為吉林省財政收入增幅最快的縣。
採訪中,一位國企老總直言不諱:“有時政府的手太長,管得太多,市場瞬息萬變,企業決策肯定有風險,每一個風險都要追責的話,誰也放不開手干。”
“東北政府太強,市場太弱。”不止一位東北的省級領導告訴我們,政府就應像空氣,企業正常經營發展時感覺不到其存在,但遇到困難需政府幫助時,不需要成本就能找得到,“東北的政府也當成為這樣的土壤、空氣和水。”
復印1頁,收費10元?沒錯,就這麼貴。黑龍江佳木斯市富錦市質監局檢驗檢測中心代碼辦主任楊旭,利用職務之便,擅自允許其親屬在中心窗口設復印機,以10元1張價格收取復印費,合計7000元。並且,他還向省質監局多套取組織機構代碼証200套,向辦証企業合計多收取費用2.16萬元。
事不太大,金額也不算高,但影響很壞。一家企業向省政府企業投訴中心舉報了楊旭。佳木斯市給予其行政警告處分,免去主任職務,調離崗位,收繳全部所得。他本人的“事跡”也“榮”登省報頭版的“通報”。
去年成立的黑龍江省政府企業投訴中心,專事受理各類市場主體投訴,已受理企業投訴和意見建議806件,《黑龍江日報》頭版通報16批122件典型投訴,122名責任人員受到處分,其中21人涉嫌違法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
東北三省簡政放權做“除法”,產生了市場活力迸發的“乘法效應”。今年前三季度,東北市場主體在去年大幅增長的基礎上,再次實現兩位數增長。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