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尋找平山團(銘記·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2】

程雪莉
2015年08月10日04: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俺還叫王家川”

  上下細腰澗戰后的第九天,靈丘縣平山團政治部突然走進一位風塵仆仆的青年,政治部同志問道:“同志,你什麼事?”

  青年說:“頂替王家川的缺額當兵的。”

  “你叫什麼名字?什麼地方人?”

  “平山人,俺叫王家川!”

  這不對啊?烈士王家川在細腰澗戰斗中殺敵八名,成為平山團的英雄,烈士撫恤金也發放了……

  接待的同志上下打量這個青年,從個頭、身段、臉龐都和王家川很像,於是試探地問:“你是王家川的兄弟吧?”“是!”

  “你來當兵打日本我們都很歡迎。可是你不能再叫王家川。你說你的真名吧。”

  青年生氣地質問:“俺為什麼不能再叫王家川?俺沒有別的名字。”

  “王家川上了烈士冊,你再叫王家川,不就亂套了嗎?”

  青年著急地帶著哭聲大聲嚷道:“不改,就是不改!不僅俺叫王家川,俺與敵人打仗犧牲了,家裡還有一個十六歲的弟弟,他也還叫王家川,俺村還有上百個青年,他們都叫王家川……王家川是死不了的!”

  青年堅強的話語,讓在場的人流下熱淚,答應了青年的參軍請求……

  要求參軍的這個青年是王家川的二弟王三子,是村青年抗日先鋒隊隊員,他聽到哥哥犧牲的消息后,向爹說了自己的打算。爹悲痛地說:“你哥哥剛犧牲,你在家裡干活扛大梁,你走后,家裡農活受連累是小事,萬一你……”爹哽咽得說不下去了。三子懂事地不言語了。第二天一早,一夜難眠的老父親,把三子叫到炕前,說道:“俺想通啦,國家不安寧,我們也別想過好日子……你是爹娘的兒子,哪個青年不是爹娘生養的!在這國破家亡的緊要關頭,就得為國出力,常言說‘國難出忠臣’,咱們一家都當忠臣,三子你去吧!”

  縣裡的領導聽說了,專程來送。送別會上,三子說:“俺今天去平山團打鬼子了,大家伙兒都應該參加平山團,咱平山人要多多為國家出力。”伙伴們異口同聲地說:“對,你和家川英雄好漢,俺們也不是稀泥軟蛋,萬眾一心,一定把鬼子打出去!”

  就這樣,三子帶著通行証、介紹信,背著干糧,一路喝溪水,睡麥秸垛,輾轉來到了平山團駐地。

  在平山團的家鄉,幾百張烈士証書,雖然讓悲涼覆蓋了村村落落,家家戴孝,戶戶志哀,但無數雙父母的淚眼,凝視著平山團——平山人要掙這口氣!平山團不能減員,平山團的旗幟不能倒下!

  平山大地又掀起一輪參軍高潮。團裡的擴軍干部計劃到9月底征召八百五十名新兵,結果隻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報名人數達到一千一百五十八名。一隊子弟兵,穿著聶榮臻司令員親自參與設計,用槐花漂染的黃綠色新軍服,融入了抗戰洪流之中。

  整個抗戰期間,平山縣持續為平山團以及其他八路軍部隊輸出一萬兩千零六十五名子弟兵。他們用錚錚熱血男兒的身軀,鑄起抗日的長城。

  滹沱河裡血淚多

  滹沱河,滹沱河,滹沱河裡血淚多。

  張家花大姐,鬼子奸淫過,大姐眼裡含淚水,淚珠流到滹沱河。

  東洋狗強盜,殺人滿山坡,滿山滿谷血橫流,鮮血流到滹沱河……

  這是作家魏巍寫於平山,發表於《晉察冀詩抄》的一段詩歌,他用悲憤的筆,記錄下飽受日寇蹂躪的平山家園。

  在平山團的故鄉,在一次次尋訪中,聽著父老鄉親們的傾訴,一個個血腥的場面沖進我的腦海,異常殘酷的鏡頭讓我心頭驟緊,熱淚橫流。

  在中央檔案館裡,我翻閱抗戰勝利后,邊區人民政府組織調查的平山“八年寇災統計表”,心被那些觸目驚心的數字灼烤。抗戰期間,日軍一次次對平山進行殘酷掃蕩,制造了駭人聽聞的辛庄、驢山、焦家庄、西柏坡、崗南、柏葉溝等一百多起慘案,屠殺無辜百姓一萬四千多人。平山因戰禍、瘟疫致死的群眾達三萬四千多人,是晉察冀犧牲最慘重的縣份。

  我撫摸著柏葉溝慘案紀念碑,讀著上面“八十一個不知道”的碑文,那是多麼鏗鏘不屈的高音!

  在這起慘案中,鬼子黑田從人群中抓出一個名叫丑小的孩子,說:“誰是干部?八路藏在哪裡了?說出來有糖吃,不說,看到那個人了嗎?死啦死啦的!”丑小用稚嫩的聲音說:“不知道!”並把鬼子遞過來的糖塊撒在地上。漢奸也上來哄騙,但是還是“不知道”!鬼子一把拎起丑小,狠狠摔在台階上,丑小口鼻流血昏死過去。他的父親梁文貴,怒火萬丈,大罵著努力掙脫繩索沖向鬼子。鬼子用槍托猛砸他的腦袋,他猛然往前一扑,咬住鬼子的手指,鬼子哇哇叫著,舉刀砍死梁文貴。

  又一個人被揪出來,他是村干部梁貴武。幾番詢問都是三個字“不知道”!鬼子把他的棉衣脫下來,一瓢瓢滾燙的開水澆往他的頭上、身上,紅腫的水泡一片片凸起。接著鬼子把他推到門口的鍋裡煮,拎出來,又把他推進火堆裡燒。這個共產黨員早已全身血肉模糊,火舌還在“滋滋滋”地將皮肉烤焦,痛徹心扉的折磨,讓他把舌頭咬碎……靈魂在烈火中凜然,他的喉嚨決不吐出一個字!

  一個接一個的“不知道”!鬼子氣瘋了,去人群裡亂抓亂刺。一個青年猛然撥開鬼子刺刀,飛快向門口跑去,門口的鬼子追上,將他砍死在地。其余的人也跟著要沖出門去,鬼子的機槍、步槍一齊掃射……這次死難的八十一個男人中有五名受傷的八路軍戰士,雖然他們最終也被鬼子殺害,但群眾始終把他們擁在人群的最中央……

  殘酷的屠殺,讓平山抗戰殺敵的怒火越聚越濃。平山有七萬人參軍參戰。“子弟兵的母親”戎冠秀們,做軍鞋,送軍糧,救護傷員,送上自己的親骨肉﹔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參加兒童團,站崗放哨﹔人稱“韓猛子”的韓增豐烈士,率領八區隊,戰斗在家園﹔文藝子弟兵曹火星為平山團譜寫處女作《上戰場》……

  在聶榮臻司令員(抗戰期間,聶榮臻在晉察冀六年的時間裡,三年零兩個月在平山)駐扎的寨北村南不遠,陳家院村河灘上,一萬名軍民舉行抗日宣誓:“不做偽事!不當漢奸!不給日本人糧食……”

  在崗南慘案之后,東、西崗南兩村一百二十名青壯年,人人頭戴白色孝帽,在會場直接報名參軍。他們發誓要為親人報仇,不打敗日寇不回家。鄉親們含著眼淚送別這支“崗南孝帽軍”。

  一次採訪中,有文友告訴我,他的妻子是崗南人。妻子曾聽老人們講述:慘案后的那年正月十五,社火照常在村子裡舉行。人們打起精神來,為新的一年祭祀祈福。婦女們沒有穿紅戴綠,全部穿著黑色的喪服,發髻上都插著一朵白花……他說他最被這個景象打動:烏壓壓的人群裡一朵朵白花跳蕩,讓他久久忘不掉那戰爭歲月的悲淒。

  在慘案中,最讓人慨嘆的是:“寧可跑著死,也不能像綿羊一樣等著挨殺!”無論大小慘案,沒有一處不反抗!

  在驢山慘案中,一位年長者為保護幾十個藏在洞裡的村民,毅然挺身出洞,引開鬼子,用自己的胸膛迎向鬼子射來的子彈……

  水渣村一位老年農民,為了不當漢奸,不給敵人帶路,扭住一個日本鬼子一起跳下山崖。

  杜家庄一青年農民,他埋設的地雷,炸死十個鬼子,最后一次被圍在山頭,彈盡糧絕時他把步槍拆碎拋下高山,毅然跳下懸崖壯烈犧牲。

  正是這種不屈和反抗精神,彰顯著中國脊梁的不屈風貌,為平山團的豪邁成長接續著濃濃的底氣,讓平山成為不折不扣的“晉察冀抗日模范縣”。

(責編:王吉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