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次作古一家的午餐是一笸籮土豆。
▲7歲的阿牛牧初。
▲馬依村人畜混居,進屋左邊睡牛馬,右邊就住著一家人。
▲貧窮深處的孩子們。
本組圖片均為陳地攝
四川大涼山,這幾天因一篇被稱為“世界上最悲傷的作文”——《淚》,再次引人矚目。
一直以來,貧苦是涼山彝族自治州給外界留下的最深印象之一,貧窮、吸毒、艾滋等殘酷字眼揮之不去。“大涼山”對於多數人來說也許就是陌生又熟悉的“另一個存在”。
真實的現狀往往是復雜的,需要長期的、整體的觀察。
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隻有5年,扶貧進入“啃硬骨頭”攻堅階段。新華社記者數次深入大涼山,直面讓人動容的貧困,調研成因和脫貧對策
■陳地、吳光於(新華社四川分社記者)
這些天,一篇名為《淚》的小學生作文火了。文中沉重的敘述又將人們的目光再次帶到了貧困的大涼山。
雖然作文並非全由小學生自己獨立完成,但小作者木苦依五木經歷的苦難卻是事實。
這名來自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普雄鎮且托村的12歲女孩在2011年、2013年先后經歷了父母的相繼離世,挑起了生活的重擔。
在父母雙亡后,當地民政部門於2014年10月向五兄妹提供每人每月678元的孤兒生活補助專項資金,加上爺爺奶奶的養老金補助,全家每月享受各項政策補助3540元。但畢竟孩子們是沒有父母的孤兒,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
位於四川南部的大小涼山地區,是中國最貧窮的地方之一。在這裡,像木苦依五木這樣窮苦的家庭,不在少數。
長期以來,惡劣的自然條件、落后的觀念、疾病,上世紀90年代又沾上了毒品這個惡魔……一系列問題交織在一起,讓這片土地飽受苦難。
貧困的樣本
前往大涼山的行程,一定是記者經歷過最艱難的一段,眼看短短一百公裡的距離,卻能足足開7個小時。究竟有多少回因為“跳躍”的路面,致使頭部不斷地碰撞著越野車的頂部,都有些記不清了。此次扶貧調研,我們一心要到最貧窮的地方,看最貧困的人們。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中國貧困的樣本,這個樣本裡,美姑、布拖、昭覺三縣最具代表性。惡劣的氣候、落后的交通,習性、艾滋、毒品,所有的貧困因子幾乎都濃縮在其中。
從成都出發,我們終於在第二天傍晚來到了美姑縣城,當提出想到最貧困的村裡看看時,當地人告訴我們,最貧困的地方還沒有通路,騎馬至少要走3天,計劃不得不在一開始就進行調整。協商過后,我們決定前往拉木阿覺鄉馬依村,這裡是州移民扶貧局的定點幫扶村,整體情況在涼山州處於中下水平,應該說在大涼山的貧困村落裡具有較強的典型意義。
從縣城前往馬依村的11公裡山路,道路崎嶇。為了過一個彎,通常要前后進退好幾下,才能繼續向上攀爬。拉木阿覺鄉副鄉長侯拉坡告訴記者,這條路一到冬季和雨季,連最好的越野車也上不去。步行到村裡,需要四個半小時。
來到馬依村,走進村民古次作古的家,第一反應是震驚,社會發展進步到今天,真的還會有人居住在這樣的地方麼?在這裡,依然保持著人畜混居的生活狀態,漆黑的屋子裡左邊睡牛馬,右邊便住著一家7口。原因很簡單:沒有錢修不起牛圈,又怕牲畜在夜晚凍死。
此時,古次一家正准備吃午飯,一家人緩緩地圍向籮筐中一小笸籮大大小小的土豆,這是他們一年四季最主要的食物。
門外一個奔跑的小男孩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大大的眼睛,很是可愛。他叫阿牛木初,今年7歲了,渾身除了那雙眼睛還能看到色彩,其余的隻剩一團黑。小阿牛說,他出生到現在還沒有洗過澡,家裡也沒有廁所,連衛生紙都沒有見過。
在這個周三的上午,馬依村數十個孩子在曠地上奔跑、玩耍……村主任有些無奈地說,縣裡學校寄宿制名額有限,沒有申請到名額的孩子就隻能走讀。可村裡離縣城步行太遠了,許多孩子就干脆不去上學了。看著孩子們天真的笑容,他們似乎並沒意識到沒有學上是多麼遺憾。貧窮,也許就是這樣缺乏教育代際傳承著。
123下一頁 123下一頁
![]()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