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健康狀況頻告急
今年,醫護人員健康狀況告急的消息頻傳。
3月20日,我國杰出的心腦血管病、神經外科和介入科專家、廣東省中醫院的黃勝平教授因患腫瘤去世,年僅52歲。生前,他勇闖手術雷區,救人無數。
3月4日凌晨,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一名剛工作三年的規培輪轉女醫生在麻醉科夜班后猝死,年僅26歲。
在這之前的3月2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精神科的閆潤梔醫生猝死,年僅28歲,去世當天凌晨還搶救了一名病人。
在廣州一家三甲大醫院,平均每年都有十多個醫務人員被查出患重病,其中超過一半患癌症,而且在崗醫生患病越來越多。與此同時,醫生患神經系統的疾病也在增加,很多醫生神經衰弱,經常失眠。
今年5月,《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發布。調查數據顯示,中國醫護人員普遍存在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大、休息時間少等問題。目前國內八成醫生每天工作8至12小時。與勞動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相對照,醫生群體的工作時間普遍超過這一標准,近七成醫生每周工作時間超過50小時。
工作強度大的問題在急診科、兒科尤為突出。以兒科醫院為例,今年廣東入夏以來,天氣多變,兒科疾病多發,近期1.5萬人次的門診量已成廣州市婦兒中心的常態,6月3日該院門診量更是創歷史新高,達到了15743人次。與此同時,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科日門診量上周已突破3000人次,一名醫生最高一天接診了198名患兒。
向來關注醫護人員健康的省衛計委巡視員廖新波頗為感慨:“我們無奈地看到,醫師健康狀況不佳、超負荷狀態比比皆是,我們似乎正在以犧牲醫務人員的健康甚至生命作為代價,來保障民眾的健康。”他希望,社會各界能充分、客觀、真實地了解醫師執業狀況,從而關注並理解醫師這一特殊群體,為改善醫患關系發揮自己的作用。
上一頁123下一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 | ![]()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