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瑞法兒童劇《小丑的煩惱》大小“通吃”

2015年06月21日15:29  
 
原標題:中瑞法兒童劇《小丑的煩惱》大小“通吃”

  原標題:中瑞法兒童劇《小丑的煩惱》大小“通吃”

《小丑的煩惱》與孩子近距離接觸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鐘磬):小丑有什麼煩惱?孩子能看懂嗎?父母會覺得故事太簡單嗎? 6月20日下午,中瑞法合作的兒童劇《小丑的煩惱》在北京梅賽德斯中心上演,帶給前來觀看的爸爸媽媽和孩子不一樣的感受。

  由易劇場出品的《小丑的煩惱》是由法國導演克裡斯多夫.特裡Christophe Thellier 編排的公益兒童劇,三位演員分別是大熊Bj?rn Dahlman (瑞典)、瑪雅Maja-Stina J. Wang (瑞典)和王建男 (中國)。表演沒有舞台,小朋友可以席地坐在場地周邊的墊子上。表演場地擺放了一圈彩色的紙箱子,像巨大的積木。三位小丑都喜歡玩箱子,前兩個小丑上來你玩你的,我玩我的,倆人互不合作﹔第三個小丑上來,另兩人卻欺負他,他孤獨、寂寞。在用紙箱搭建房子的過程中,他們互相搶箱子,並且建了一堵厚厚的牆。牆洞中有一個跨越兩邊的沙發,你拉過來,我就少了﹔我拉過來,你就少了。經過一系列的矛盾、沖突,最后,三個人選擇把牆拆掉,彼此分享、一起玩箱子,才得到和諧和快樂。

  全劇沒有台詞,靠音樂和肢體語言來表達,近一個小時的表演孩子們看得全神貫注、笑聲不斷,當小丑們終於坐到一個沙發上彼此分享時,孩子掌聲四起,並跟著演員快樂地蹦跳起來。記者問一位4歲的男孩:你覺得小丑在干什麼?小朋友說:他們在玩箱子的時候鬧別扭了,就像在幼兒園,小朋友因為搶玩具也會不高興,也會大家分享、覺得公平了,才會玩得高興,才能交到好朋友。這位小朋友的爸爸認為,這出劇既反映了“小人”的世界,更反映了“大人”的世界,是一部大小“通吃”的好作品。

  劇結尾的互動環節,孩子提出了奇思妙想的問題,兩位瑞典演員用中文做答,讓小朋友異常開心。之后的動手環節,每個孩子能領到一張硬紙殼,自己做一個小紙箱,並按自己的喜好把箱子涂上美麗的顏色。

  這部兒童劇為什麼有這樣設計?來自瑞典的姑娘瑪雅,在瑞典就學習戲劇表演,2011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現攻讀導演系博士。2014年瑞典經典兒童劇《小屁孩的煩惱》在中國的演出時,瑪雅參與了劇本的翻譯和表演。瑪雅說,自己來中國,是因為丈夫是中國人,丈夫已經會說瑞典語了,該輪到自己學中文了。“因為這才公平”她說。

  公平、分享,是瑪雅提得最多的概念。30年前,瑞典兒童劇與現在的中國一樣,童話劇居多,劇裡有壞人、好人,孩子也很喜歡看。但是,創作者們發現,其實生活中沒有“壞人”、“好人”。每個人都努力做“好人”,但又會犯錯誤。所以,應該關注孩子真正遇到的問題。而且,專業的劇場演出很昂貴,有很強的商業性,使得孩子很少有機會欣賞戲劇。於是,一些戲劇工作者開始排一些成本低、但適合孩子的“小戲”,到學校或社區給孩子表演 ,《小屁孩的煩惱》、《小丑的煩惱》就是這樣的兒童劇。

  瑪雅說自己喜歡做“小”的事情,會去城市周邊的鄉鎮,或者農民工住的地方,給他們的孩子帶來歡樂,因為大家都是人,都有同樣的需要,如果你不分享,這個社會會往什麼方向走呢?就像舞台上,當三個人隻有兩個箱子時,怎麼辦?是搶呢?還是分享?瑪雅說,世界上很多國家之間都隔了一堵牆,不願意交流、分享﹔孩子也一樣,你願不願意讓別人玩你的玩具?並且,大家都要負起溝通的責任,如果你一直覺得自己是受害者,覺得別人對我不公平,那麼,人與人之間的那堵牆永遠都拆不掉。

  瑪雅說,小時候父親常常和她討論一些朴素的道理,比如:如果一個人不願意工作,那麼其他人就要工作兩倍,因為每個人都需要吃飯穿衣。瑪雅的父親是一位瑞典農民,他認為,錢很有用,但如果太強烈地追求錢,人生會錯過很多精彩。現在很多人在玩錢的游戲,把這當作工作,那麼他們玩的是誰的錢呢?這錢是你應該得到的嗎?這些問題,讓瑪雅對兒童劇有更深的思考,不僅給孩子帶去快樂,也帶去思考。

  一出兒童劇,讓成年人和孩子都願意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理解,帶來歡樂的同時也帶來思考,這對戲劇工作者是一種挑戰,這也是《小丑的煩惱》這類兒童劇追求的方向和目標。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