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一半山水一半新城 一半生態一半產業

重慶兩江新區 智慧+自然的魅力

本報記者 牛一兵 王斌來 崔佳 李堅
2015年06月16日03: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本報重慶6月15日電 (記者牛一兵、王斌來、崔佳、李堅)重慶兩江新區建置有點特別:不是一個行政區劃,形象卻格外鮮明,是一座看得見摸得著的綠色新城﹔5年前還是星星落落的村庄,現在是環境優美、年GDP超1800億元的產業高地。

一座新城,半城山水,作為內陸第一個國家級新區,兩江新區5年規劃不改、篤定不移。在這塊120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650平方公裡用於山水生態建設保護。到年底,兩江的綠化覆蓋率可達45%以上,人均公共綠地會超過15平方米。

一半生態,一半產業,讓產業在綠色中壯大,讓企業在綠色中生產。作為重慶發展的新引擎和頂梁柱,兩江新區面臨做大經濟總量、做優經濟質量的雙重壓力。既要開發熱土,又要護好稟賦,兩江人看得透想得通。

“要經得住誘惑”,不把污染帶進兩江,這是新區的“硬杠”。在兩江,項目想落戶,先過“嚴考”關。一個世界500強企業擬投資鋼構項目,因不符合兩江高端產業結構,論証后未能如願﹔一個投資近30億元的玻璃材料生產基地項目,考慮到排放影響大氣環境,審批時未被放行。如此案例,多達200多個。

“要放得下利益”,從生產到生活,一切開發服從生態。總佔地2300畝的兩江龍灣公園,是一個四季能賞花海的城市公園。“當時,很多地產商搶這塊地開發,反復討論后,新區還是決定建城市公園。為此損失20億元地價,值!”新區建設管理局負責人記憶猶新。

不搞傳統過剩產業,不搞影響生態的建設。抓三大產業集群,汽車、電子、裝備產業去年產值3434億元,佔工業總產值超過八成。抓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雲計算及物聯網、機器人、頁岩氣、新材料等產業快速成長。抓現代服務業,培育極具增長潛力的優質項目。6月10日,總投資175億元的12個服務業項目集中簽約,“打包”入駐兩江。

一座新城如何充滿活力?不是有公路、有產業、有高樓就行,還要有生態、有人文、有人氣。

因為后發,規劃產業園區,兩江新區走的是產城同步、產城融合的路子。水土、魚復、龍興三大工業園區,個個都是集產業園、創新園、家園、物流園、生態園“五園”於一身,為產業入駐搭建優質的承接載體。城市開發建設,兩江新區秉持的是以“智慧+自然”的理念,依靠一項項環保、智能技術的先試先行,打造兩江綠色生態版圖“升級版”。兩江新區——國家首批智慧城市試點﹔悅來新城——國家綠色低碳生態城區示范、“海綿城市”試點﹔水土工業園區——可再生能源集中連片全國示范項目……

5年探路實踐,宜業+宜居,新城+綠城,潑綠筑彩讓“生態兩江”成為越來越響的金字招牌。

(責編:王吉全、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