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中巴鐵哥們兒是怎麼煉成的?【3】

孟祥麟
2015年04月21日09:44 | 來源: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
小字號
原標題:中巴鐵哥們兒是怎麼煉成的?

  “他們是去救人的,有菜葉吃就行”

  筆者清楚地記得,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巴基斯坦政府第一時間將10多噸救災物資運往災區,還迅速組織了一支由28人組成的醫療隊,准備隨即奔赴災區。

  但在巴基斯坦首批醫療隊赴甘肅地震災區進行救援前夕,我使館專門向巴外交部詢問巴醫療隊的飲食安排問題,卻得到了這樣的回答:“不用操心醫療隊的吃飯、接待問題,他們是去救人的,有菜葉吃就行。”巴外交部時任東亞司司長馬丁 汗表示,醫療隊自己會帶一些簡單的食品,想辦法不給災區增加麻煩和負擔。

  當時,為解決災民臨時居住問題,中國外交部連續三次請求國際社會支援帳篷。得知此事,巴政府又先后捐贈了22260頂帳篷。

  之所以數字如此精確,是因為巴政府把救災放在第一位,舉全國之力為地震災區抽調帳篷,幾乎將巴國全部的帳篷都送到了中國。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戰略儲備庫中的帳篷甚至都被搬空了。這些承載著巴基斯坦人民深情厚誼的帳篷源源不斷地從伊斯蘭堡、卡拉奇、拉合爾等城市運往中國災區,為受災人民悲痛的心中輸送了一絲絲溫暖的氣息。

  如果按市面價格推算,僅僅這些帳篷的價格就超過400多萬美元。這對於經濟並不發達的巴基斯坦來說,實在是筆數目不小的支出,當中方想要向巴方付錢的時候,卻被實實在在地拒絕了——“中巴友誼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

  “中國兄弟需要什麼東西,我們就提供什麼東西。”地震發生兩天后,時任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就親臨中國駐巴大使館,向中國人民表示親切慰問。

  在巴基斯坦有一句名言“寧舍金子,不舍巴中友誼”。兩國人民的友誼絕不僅僅是嘴上用來炫耀的資本,而是通過一次次沁人肺腑的互幫互助互信,篤定而持久地將雙方緊密聯系在一起。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責編:宋煦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