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 奏響合作共贏最強音(共建“一帶一路”)
本報記者 林麗鸝整理 |
2014年6月15日,中國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上,市民正在參觀中俄同江鐵路大橋模型。 |
4月8日,在絲綢之路暨中國西部文化德國巡展西安預展上,參觀者在觀賞展品。 |
3月14日,多艘大型遠洋運輸輪停泊江蘇連雲港集裝箱碼頭卸運進口貨物。 |
今春,《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正式公布。
自此,備受關注的“一帶一路”建設藍圖清晰呈現在世界面前。
“一帶一路”,合作共贏,唱響沿線國家邁向命運共同體的最強音。
新理念
和平合作 互利共贏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
一年多來的實踐証明,“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契合中國、沿線國家和本地區發展需要,符合有關各方共同利益,順應了地區和全球合作潮流。
放眼全球,世界經濟正發生前所未有的復雜深刻變化,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獨行快,眾行遠”,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成為各國人民心聲。
共建“一帶一路”,致力於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建立和加強沿線各國互聯互通伙伴關系,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
共建“一帶一路”,將推動沿線各國發展布局的對接與耦合,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諧安寧富裕的生活。
“一帶一路”,開啟了一扇沿線國家和平合作、互利共贏的機遇之窗。
這是一條開放合作之路——
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的態度一直都是開放的,“一帶一路”提出以來,已有來自60多個沿線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回應。亞投行“人氣”一路攀升,“朋友圈”擴容消息接連不斷。
這是一條和諧包容之路——
從中國絲綢、茶葉、瓷器和四大發明,到西域香料、珠寶、醫藥、汗血馬,古絲路連通的不只是商品貿易,更是東西方兩大文明。“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一帶一路”倡導文明包容,尊重各國發展道路和模式的選擇,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求同存異、兼容並蓄、和平共處、共生共榮。
這是一條市場導向之路——
去年12月,絲路基金正式運行。“不是援助性或者捐助性的資金,而是堅持市場化的原則,投資有效益的項目,實現中長期合理的投資回報,維護好股東的權益。”絲路基金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金琦說。“一帶一路”堅持市場導向原則,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各類企業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好政府作用。
這是一條互利共贏之路——
“如果將‘一帶一路’比作多國協奏的樂章,那麼它的基調就是共贏。”巴基斯坦中國委員會執行主任菲扎爾·拉赫曼一語中的。“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經濟互補性很強:有的能源富集,有的勞動力資源豐富,有的地理區位優勢獨特。通過建設“一帶一路”,有利於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創造新的比較優勢,形成互補互利互惠。
新思路
藍圖已成 大勢正起
經過一年多的積累和沉澱,“一帶一路”宏偉構想的藍圖框架已明晰。
“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帶一路”倡導的“五通”,得到沿線國家的熱烈響應,成為全方位推進務實合作的關鍵之舉。
共建“一帶一路”,將構建全球開放新格局。
從范圍看,“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是發展潛力巨大的腹地國家。以點帶面,從線到片,一個具有廣泛包容性和巨大發展潛力的區域合作“大平台”躍然眼前。
從方向看,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合作方向有三個:分別是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合作方向有兩個:分別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並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經南海到南太平洋。在世界地圖上,恰是兩條發端於中國的發展大動脈。
猶如兩條彩帶,“一帶一路”把44億人緊緊連在一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認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基本目的,是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
共建“一帶一路”,將推動沿線各國深度融合。
“想致富,先修路”,基礎設施是大范圍、寬領域、高效率合作的基礎。在交通基礎設施合作方面,優先打通“斷頭路”,促進國際通關、換裝、多式聯運有機銜接。在能源基礎設施合作方面,要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在通信基礎設施合作方面,共同推進區域通信干線網絡建設,大幅度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打造暢通便捷的信息絲綢之路。
投資貿易合作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傳統領域,也是大有可為的重中之重,需要各方著力研究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做大做好合作“蛋糕”。中國將與沿線國家在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促進貿易轉型升級、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拓展相互投資領域、探索投資合作新模式、樹立投資合作新典范等幾方面加強合作。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金融動脈的暢通對於“一帶一路”具有同樣意義。“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大量的融資支持,經貿合作也將形成大量的貨幣流轉,資金融通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近日公布的工、農、中、建等幾大銀行年報顯示,各大銀行已開始構建與“一帶一路”建設所涉國家和區域高度呼應的境內外經營網絡布局,在沿線國家設立分支機構,金融服務輻射范圍基本覆蓋規劃區域。
共建“一帶一路”,將探索交流合作新機制。
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指出,“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相互對接、優勢互補。
共建“一帶一路”的途徑是以目標協調、政策溝通為主,不刻意追求一致性,可高度靈活,富有彈性,是多元開放的合作進程。
程國強表示,“一帶一路”既與其他合作組織或機制有效銜接,又是對新型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機制創新的積極探索。
民間交流也將呈現新氣象。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共建“一帶一路”,中國將與沿線各國在教育文化、旅游、醫療衛生、科技、公共外交等多領域交流合作,不僅能為其他領域的合作打下堅實民意基礎,更有助於發掘沿線深厚的人文資源,在交融往來中實現不同文明的互學互鑒,共同澆灌人類文明這棵參天大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