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托起生命的聖潔(行進中國·精彩故事)

——走近武漢長江救援志願隊隊長俞關榮

本報記者 田豆豆

2014年12月20日06: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金色的夕陽映照長江兩岸,給寒冬平添幾分暖意。12月12日16時許,記者來到武漢長江邊的王家巷輪渡碼頭。“今天是英雄陳忠貴的‘七七’,大家都來給他鞠個躬!”俞關榮把30多個隊員召集到一起,列隊向陳忠貴遺像三鞠躬。10月25日,陳忠貴在這裡因救援落水者犧牲,陳忠貴所屬的“草根”民間組織——武漢生命陽光長江救援志願隊也隨之家喻戶曉。

  這支一年挽救200多條生命的志願隊,是由俞關榮發起成立的。

  12月11日,記者來到俞關榮任職的某翻譯公司。在公司門口,記者注意到牆上的3張大照片。登雪山的、橫渡瓊州海峽的、傳遞北京奧運火炬的,主角全是俞關榮。

  “真了不起!”記者不禁驚嘆。俞關榮卻嘆了口氣:“其實我開始學登雪山,是因為2005年兒子去世……”這個鐵漢老人,眼中充盈著淚花,“我想登上珠穆朗瑪峰,就算因缺氧而慢慢死去,也是一種解脫。”

  經過嚴酷的體能訓練,2010年9月,俞關榮向著喜馬拉雅山海拔8201米的卓奧友峰進發。海拔7900米!俞關榮登上了他的極限。在這裡,他解開了求死的心結:“一次次極限情境激發了人求生的本能,生命是聖潔的!大自然的雄渾博大讓我放開了心胸。”

  從記憶回到現實,他埋首自己辦公桌,忙著審核志願隊員的申請表。“今年,我們終於可以給180多名隊員買意外險了。”俞關榮欣慰地說,“生命隻有一次,任何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

  “大磉”,是俞關榮的微信昵稱。“磉”是何意?俞關榮解釋:“磉是古代建筑裡頂柱子的大石墩。我做不了頂梁柱,就想給頂梁柱做個基石。”

  在參加登山、橫渡等極限運動過程中,俞關榮接觸了越來越多的公益理念,也學習了不少實用的急救知識和技能。如何用所學所能挽救更多生命?愛好游泳的俞關榮注意到,江城武漢,長江、漢江岸線長,每年溺亡人數多。特別是夏季,戲水的兒童、大學生,是溺亡的高危人群。“孩子沒了,家庭就完了。”

  2010年,在他的倡議下,武漢18支冬泳隊聯合組織成立武漢水上救援隊,他被推選為隊長。

  隊長俞關榮非常重視救援活動的常態化。每年從6月7日高考至9月1日暑假結束,他要求隊員輪班定崗值守。有了這支隊伍,近兩年來,武漢市長江溺亡人數下降約一半。

  志願隊成績卓著,但俞關榮也曾想過放棄。“我們像個‘沒爹娘’的黑戶,成員來自各行各業,大家做什麼全憑自願,組織起來太難了。”俞關榮解釋,“爹”就是可以挂靠的政府機構,按照過去的管理辦法,社會組織必須有“爹”才能合法注冊﹔“娘”就是資助者,多年來,志願隊對隊員的奉獻沒有一點經濟補償。

  “現在國家政策放開,不需要挂靠單位,今年我們中心終於正式注冊﹔武漢市民政局計劃將我們水上救援項目立項,給予資金扶持﹔政府出資,保險公司專門為我們救援隊員設計險種……”俞關榮難掩喜悅。

  “我們的公益組織越來越上軌道,我也想真正退休、帶著老伴環游世界了。”俞關榮即將完成“大磉”的使命,他的生命陽光依舊燦爛。

  

  記者手記

  “無論上天給予你什麼/你都應該歡笑著歌唱/這樣你才有力量/這樣你的生命才會綻放!”這是朋友寫給俞關榮的一首小詩。

  俞關榮的大半生,像許多同時代人一樣,童年時期趕上物資匱乏﹔青少年時期趕上上山下鄉﹔20多歲回城當工人,好不容易通過勤奮工作當上工廠管理者,50多歲卻遭遇下崗。更不幸的,是晚年喪子。是埋怨社會、傷春悲秋,還是挺起胸膛,重新尋找生命陽光?經過艱難的心靈歷程,俞關榮最終選擇了后者,選擇了救助他人生命的公益事業。

  不論生命給予什麼挫折,都要積極面對,創造更美好的生活。這是俞關榮的故事給予我們的最大啟示。


  《 人民日報 》( 2014年12月20日 03 版)
分享到:
(責編:曹昆)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