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江蘇大豐分級診療出新招 

買個服務包 小病村醫包(民生調查·新常態·新探索)

看不了的,村醫聯系市醫院專家看,不需挂號

本報記者 姚雪青

2014年12月09日03: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核心閱讀

  和村醫簽約,小病不出村,各地都有,江蘇大豐有哪些新招呢?

  當地在村醫簽約服務的基礎上,推出個性化服務包,50元的初級包,能夠免費進行健康評估,100元的中級包還能免費測血糖、做心電圖,能滿足多層需求。村裡看不了的,可以聯系市醫院專家給看,不需挂號。

  這些服務把小病留在了村裡,同時也增加村醫收入,倒逼村醫提高水平。

  

  生了病,打一個電話,醫生就能上門看病,打針、挂水也在自家床上。以往國外電影電視中的場景,眼下已經在國內一些地區包括江蘇不少鄉村實現了,村民們甚至可以定制個性化的“服務包”,讓看病成為“私人訂制”。

  在全國試點鹽城大豐市,鄉村醫生對村民的簽約服務,以服務包為載體。除了針對重點人群的免費基礎包,更有參照醫療服務收費標准明碼標價的初級包、中檔包、尊享包,價格在50元到600元之間,農村居民根據需求自主選擇購買。記者了解到,這為農村群眾就近就醫提供便利和有針對性的服務,也拓展了村醫的增收渠道。江蘇目前啟動鄉村醫生簽約服務試點的16個縣(市、區)中,個性化服務包(個性化服務包統計時不包括免費的基礎包)的簽約率達到簽約總人數的20%—30%。

  價格從50元到600元,提供不同層次服務

  新豐鎮裕北村衛生室村醫潘小軍告訴記者,簽約個性化服務包的村民可以免費到鎮醫院做一次全面體檢,平時村醫定期隨訪,有個頭疼腦熱可以獲得免費上門看診,鎮醫院健康管理團隊每月兩次提供保健咨詢,村衛生室沒有條件看的病,可以通過“遠程醫療”由市醫院專家通過視頻看病,或由村醫聯系專家直接前往看病。

  根據具體實施方案,村裡65歲以上老年人、0—6歲兒童、孕產婦、慢性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為重點服務對象,向他們提供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這屬於不收費的基礎包﹔在這基礎上對有需要的村民推出個性化服務包,初級包、中檔包和尊享包年收費分別為50元、100元和200—600元,中檔包分為適宜慢阻肺、高血壓、糖尿病、腫瘤、孕產婦等人群的1—7型﹔尊享包分為3型。

  不同價格的服務包根據什麼來制定?分別有什麼內容呢?

  “不同價格的服務包在制定和定價時,做了很多前期調研和探索,考慮到村民不同的經濟承受能力和自身健康需求,提供有層次性的項目種類和服務程度。”大豐市衛生局局長徐向東介紹,其中不同病種的尊享包從200元到600元不等,則是由於藥物價格和服務成本的差異。

  徐向東告訴記者,以糖尿病為例,免費的基礎包提供國家規定的、針對糖尿病患者每年4次的血糖檢測,無論是否真實簽約,自動向重點人群生效﹔購買50元初級包的村民,每個月到村衛生室看病的診療費中個人自理部分也能免除,還能每年免費進行一次由鄉鎮主治醫生進行的健康評估,以及優先安排送醫下鄉的服務等﹔購買100元中檔包的村民,在初級包的基礎之上,同時獲得每月一次免費測量血糖的機會,每年免費進行一次心電圖、血脂的檢測及腎功能、眼底等檢查﹔購買600元尊享包的村民,在中檔包的基礎上,還能享受國家基本藥物中自理部分的費用免除。

  潘小軍介紹,到目前為止,該村1800多戶村民中已有340多戶簽約了個性化服務包,其中針對高血壓、糖尿病這兩種100元的中檔包人數最多,佔了70%左右,也有一些村民剛開始簽訂了初級包,過后不久提出“升級”轉為中檔包的。村民們特別是空巢老人、慢性病患者簽約的人逐漸增多,一些老人舍不得花錢,子女也會悄悄托人先墊上,有的家庭還同時購買了2個以上的服務包。

  既可小病村治,也能提高村醫收入

  “我是受益者。”大豐市草堰鎮雙垛村村民陳保富告訴記者,今年56歲的他有著幾十年的煙齡,喝酒也猛,年歲漸長,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病找上了門。聽了老鄉的介紹,他在今年1月份分別購買了針對高血壓和高血糖的各100元的中檔包。

  雙垛村衛生室的村醫楊春芳告訴記者,今年年中,在村裡看了一段時間后,老陳的高血壓控制得不太好,就通過“遠程醫療”向大豐市人民醫院求助。“當時,我和老陳在衛生室打開電腦連上線,市醫院心內科主任李曉東坐在電腦另一頭。我們通過視頻面對面交流。”楊春芳說,李曉東仔細詢問病史、症狀后,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例如增加用藥量、減輕體重、改變以往的生活方式等。最后,他告訴陳保富,如果一段時間后效果不明顯,可以直接去醫院找他看病,不需要挂號繳費走程序,通過村醫聯系即可。

  村裡衛生室嚴格執行李曉東提出的方案,並對老陳的病情進行跟蹤,不出兩個月,血壓穩定了下來,目前已經基本達到正常水平。

  談及推行村醫簽約服務包的好處,江蘇省衛生計生委基層衛生處處長姜侖介紹:簽約服務最主要目的是方便群眾就近、有針對性地就醫,推進分級診療的醫改任務,同時也能提高村醫收入和積極性。大豐以服務包為載體的做法,是具有創新性的嘗試和探索。以闌尾炎為例,由於醫療成本和物價水平等的不同,在鄉鎮看病需要千余元,在縣級醫院看病需要兩三千元,在省級、市級醫院看病則可能需要五六千元﹔另一方面,像高血壓、糖尿病等,到了晚期將引起各種並發症,不僅病人痛苦,花錢也未必能取得良好治療效果,但如能早期干預、建檔管理、長期跟蹤,患者少花錢就能起到明顯控制效果。

  目前,大豐全市的個性化服務包簽約率已經達到當地重點人群的50%。截至目前,大豐當地簽約村民中沒有中途退出的,衛生部門沒有接到一起對此的投訴,回訪中也沒有今年簽約但表示明年不再繼續參加的村民。“首診在村、分級診療”的觀念正在逐漸形成和確立,2014年1—6月份,當地村衛生室門診總量達656091人次,比上年同期600981人次上升9.2%,其中72個簽約村上升22.7%。

  用腳投票選醫生,倒逼提高業務能力

  對村醫來說,簽約服務也為他們增收拓寬了途徑。“簽約服務包的收入中約有40%能用於村醫提高收入。”潘小軍算了一筆賬,前幾年一個月收入能拿到三四千元﹔簽約后扣除成本費用,再按照6個村醫折算下來,每人一年收入能增加三四千元。

  有了增收獲益,監管也要跟上。一方面,簽約服務包以后,村醫的工作量增加了不少,如何保証服務質量令村民滿意?另一方面,目前未簽約的普通患者還是大多數,在實際工作中這兩者是否會發生顧此失彼的情況?

  徐向東告訴記者,村醫的收入是考核發放,鄉鎮管理團隊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巡視,如發現村醫服務質量不合格或者有顧此失彼的情況,將嚴厲查處。

  “給村民們看病是主業,簽約服務是額外部分,這一點我們村醫能夠分得清楚,兩方面都不敢放鬆。”潘小軍說,簽約服務包的村民,詳細記錄在檔並輸入電腦,以供考核﹔對沒有簽約重點人群,也會不折不扣地按照規定進行每季度一次的隨訪﹔針對簽約的對象的上門隨訪,一般安排在早上上班前、午休時,平時保証衛生室必須有醫生門診。楊春芳也介紹,對普通患者的保健指導、上門看診及協助就醫等,是自己的“分內之事”。

  村醫們坦言,簽約服務包以后,其實也是對自己的業務能力的一個倒逼,村民可以用腳投票選擇醫生,大家都想方設法提高業務水平和服務態度。潘小軍和楊春芳已考取了鄉鎮執業助理醫師資格,明年的培訓進修也已有了規劃,還將為考取更高級別的職業資格努力。

  為提高村醫的待遇、增加崗位吸引力,2007年,江蘇出台政策,村醫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納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目前已覆蓋全省97%的村醫﹔同年推行“醫療責任險”,鼓勵村醫放手干事﹔2012年,大豐等地試點工傷保險﹔今年以來,大豐市的村醫正式加入城鎮職工醫保,並投入160萬元用於提高村醫工資,也提高了新農合基金用於村級醫療服務的比重。此外,江蘇從2010年起實行訂單定向培養面向村衛生室就業的大專生,僅在大豐市目前已有33名定向大專生走上了基層工作崗位。


  《 人民日報 》( 2014年12月09日 14 版)
分享到:
(責編:袁勃)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