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41億元!
中國股市在12月5日的這個成交量,刷新了世界紀錄。而在此前短短10個交易日裡,上証綜指以近500點的漲幅傲視寰球,股市總市值一舉躍居世界第二。但與中國經濟總量相比,這個世界第二還是姍姍來遲了。
股市走牛,“密碼”是什麼?有人說是“資金牛”,更多人認為是“改革牛”“預期牛”:改革全面深化、經濟總體平穩,市場信心自然提振。
歲末嚴冬,股市燃起的這把火,給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中國加上了一個生動注解。
新常態 新風景
2014年,中國經濟運行並非一馬平川:“三期疊加”,矛盾交織,下行壓力加大,各種唱空中國的聲音此起彼伏。
“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常態”重大戰略判斷,深刻揭示了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的新變化。基於這一科學判斷,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運籌帷幄,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把穩增長與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緊密結合,實現了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穩中提質。
用新常態的視角瀏覽今年中國經濟“成績單”,會發現許多新亮點在閃耀:
——經濟總體向好。
與預期目標比,我國經濟運行仍處於合理區間。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至7.4%,但仍未滑出保就業的下限和防通脹的上限:同期,城鎮新增就業1082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1%,全年控制在3.5%的目標內已無懸念。
“隻要就業比較充分、物價比較穩定、居民收入同步增長、生態環保成果積極,經濟增速比7.5%的預期目標略高或略低,都是可接受的。”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王一鳴說。
與世界各國比,7%以上的速度在全球依然名列前茅。
與過去發展比,增速雖有所回落,但由於經濟體量更為龐大,7%的GDP增量相當於甚至高於過去10%的增量。
——結構優化升級。
青岩劉村,是位於浙江義烏市郊的一個普通小村庄,現在成了遠近聞名的“網店第一村”,聚集著來自全國各地的1.5萬多名年輕人,經營2800多家網店和近30家快遞公司。“今年‘雙11’,大家忙得不可開交,有些網店甚至把貨物堆到路上,用了幾天時間才打包完。”村黨支部書記毛勝平說道。
類似的“淘寶村”正迸發出轉型升級的活力。前三季度,全國服務業增加值佔比達46.7%,這一比重自去年首次超過工業佔比后繼續攀升﹔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速分別為12.3%和11.1%,明顯高於工業平均增速﹔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8.5%,超過投資約7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下降4.6%,創下“十二五”以來的最大降幅。
——改革扎實推進。
11月15日下午,一輛黑色轎車從天津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的辦公樓出發,2個多小時后,駛入天安門東側的國家博物館。
車裡,有109枚已廢棄的公章。與這些公章一起被封存的,是曾經困擾市場的審批權力。
簡政放權,成為深化改革的“先手棋”。截至目前,新一屆政府已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項行政審批等事項。
重點領域改革也好戲連台:
財稅改革重磅推出。預算法完成20年來首次大修,開啟邁向現代財政制度的新時代﹔營改增試點持續擴圍,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小規模納稅人平均減稅40%。
價格改革穩步前行。先后放開、調整10多項商品與服務價格,新一輪價改又將扑面而來。
國企改革全面提速。北京、上海、山東等16省市國資國企改革方案出爐,50%的省市明確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時間表和目標。
金融改革拉開大幕。民營銀行試點破冰,金融市場准入進一步放開﹔存款保險制度即將建立,金融市場競爭有了更結實的安全網……
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15個領域、330多項重大改革舉措正陸續展開。
——民生持續改善。
經濟增長有所減速,民生改善卻在加速,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踏實。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86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2%,成功跑贏GDP增速。發展不只是數字,也是每個人的生活。黨和政府不斷提高發展的包容性,把發展中的“人”字寫得更大。
新思維 新認識
一年來,中國經濟的起與伏、喜與憂,也使我們對新常態下的經濟規律和階段性特點有了新認識。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適應新常態,應當多一些“平常心”。
隨著潛在增長率下降、資源環境壓力加大,我們“做不到”也“受不了”像過去那樣高增長。充分尊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這一客觀現實,就要既堅持底線思維,防止在速度下台階過程中意外“摔跤”,又保持戰略定力,徹底擺脫“速度情結”“換擋焦慮”,不急不躁,順勢而為。增速高一點或低一點並不重要,關鍵看經濟運行質量。
新常態下,經濟結構發生全面深刻的變化,不斷優化升級。適應新常態,應當多一些“耐心”。
人口結構變化、要素成本上升,倒逼經濟結構調整。在打造“升級版”中,先進生產力不斷釋放、擴張,落后生產力日漸萎縮、退出,涌現了一系列新增長點,也使一些行業付出產能過剩等沉重代價。適應新常態,需要咬緊牙關、忍住陣痛,同時呵護好新的先進生產力成長。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適應新常態,應當多一些“進取心”。
隨著勞動力、資源、土地等價格上揚,依靠低要素成本驅動的老路已走不通,必須把發展動力轉換到科技創新。而創新仍是“軟肋”,還須下大力氣推進。
新常態下,遇到多種挑戰,也迎來新的機遇。中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我們完全有條件、有能力保持較長時期的中高速增長。
新調控 新作為
這一年,面對新常態,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成為中國經濟巨輪的新舵盤。
——處變不驚,調控定力更強。
開過車的人都知道,換擋減速后如果猛踩油門,隻能暫時提速,很快就會慢下來,這麼做還會增加油耗,得不償失。
2014年,中央堅持區間調控,不踩大油門、不搞強刺激,在復雜形勢中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穩增長的目的,不是為了保某個數字,而是為了保就業、惠民生。看清了這些速度背后更要緊的東西,就不會去計較GDP小數點后的數字變化。不啟動強刺激,既能防止留下‘后遺症’,又有利於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說。
——定向施策,調控發力更准。
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矛盾的主要方面往往不是總量問題,而是結構性問題。
從“大水漫灌”轉為“噴灌”“滴灌”,抓住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實施定向調控。從鼓勵金融機構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等領域的“定向降准”,到減免小微企業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的“定向減稅”,再到採取市場化方式發行住宅金融專項債券支持棚改的“定向融資”,定向調控點准了穴位,產生四兩撥千斤的良效。
——遠近結合,調控效力更久。
“以前冬天靠燒煤取暖,又冷又嗆得慌。現在,屋裡有暖氣,做飯插電源,炒菜擰燃氣,暖和又敞亮!”住了10多年棚戶區,吉林省鬆原市丁國林夫婦“咋也沒想到能住進80多平方米的樓房”。
2014年,保障房建設不僅成為惠民生的重要目標,也成為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帶動1萬多億元的相關投資。“在調結構、惠民生協同並進中穩增長,既利當前,更惠長遠。”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說。
——標本兼治,調控動力更足。
“3年前想開一家物流公司,由於程序太繁瑣一直擱置著,今年注冊方便了,一天就圓了我的創業夢!”在深圳福田區工商注冊大廳裡,韋立興奮地展示手中的營業執照。
同樣受益於工商登記改革的人還有很多。前三季度,全國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呈現“井噴”,同比增幅超過60%。“改革是真正有效的經濟刺激,能再造微觀基礎,優化宏觀環境,激發巨大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中國經濟要想站穩新的增長平台,歸根結底還得向改革要動力。”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說。
科學看待新常態,主動適應新常態,中國經濟正在交出亮麗的新答卷。
《 人民日報 》( 2014年12月08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