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組別開生面的圖片——上圖是當代新聞照片,下圖是魏晉時代的壁畫磚,時間跨度一千多年。但是我們發現,圖片中的情景是那麼的相似,組合在一起是那麼的和諧。魏晉年代,社會動蕩,戰亂連年,但也有蘭亭流觴的書、洛陽紙貴的賦、今世仍樂道的新語……滄海桑田,天地巨變,但是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對自然的熱愛,很多依然沒有改變。記者拍攝了這些壁畫磚,並在新華社記者的攝影作品中找到了相應的照片,呈現了這場穿越時空的影像對話。編輯略施魔法,讓古老的畫像活了起來。聽!當年的馬蹄聲似乎已經傳到了耳邊……
上圖: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完冒鎮藏族農民扎西頓珠趕著?牛耕地(2008年4月16日攝)。 新華社記者聶建江攝
下圖:高台魏晉壁畫磚《二牛抬杠圖》 新華社記者聶建江攝
攝影是現在人們記錄社會最普遍的手段,影像也是人們了解歷史的直觀資料。那麼,在沒有攝影師的年代怎麼辦?答案是:畫畫。看,這馬兒畫的多麼惟妙惟肖,尤其是那忽閃忽閃的大眼睛。
上圖:在內蒙古額爾古納室韋俄羅斯民族鄉,一位牧人在落日余暉下騎馬走過額爾古納河邊(2010年9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任軍川攝
下圖:甘肅高台魏晉墓出土磚畫《牽馬出行圖》。新華社記者聶建江攝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位於古絲綢之路上的甘肅高台縣陸續出土魏晉時代的土墓葬壁畫磚400多塊。與敦煌壁畫多是神佛故事不同,高台魏晉壁畫磚以簡潔明快的畫法描繪了魏晉時代河西走廊地區農耕、牧獵、交通、宴樂等社會生活圖景。
上圖: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皮拉爾市,兩名選手參加馬車競技比賽(2011年11月12日)。新華社記者宋潔雲攝
下圖:高台魏晉壁畫磚《馬車出行圖》 新華社記者聶建江攝
從這些畫面可以看到,魏晉時代的畫家也要“走基層”,他們深入到田間地頭,用畫筆把看到的景象描繪出來,創作了“帶著露珠”的作品,高台魏晉壁畫磚因此被稱為“魏晉時代社會生活連環畫”。
上圖: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尕海鎮的牧民正在放牧柴達木絨山羊(2007年7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楊壽德攝
下圖:甘肅高台魏晉壁畫磚《牧鹿圖》 新華社記者聶建江攝
看這千年之前與千年之后的獵鷹比賽,畫面簡直如出一轍!
上圖:“獵鷹之鄉”新疆阿合奇縣蘇木塔什鄉舉行獵鷹比賽(2010年3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趙戈攝
下圖:甘肅高台魏晉壁畫磚《射獵圖》 新華社記者聶建江攝
相隔千裡,跨越千年,打水還是要這樣打,不過陶罐變成了塑料桶,蘿莉變成了大漢……
上圖: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人們在一處公共水井打水(2011年9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龔兵攝
下圖:甘肅高台魏晉壁畫磚《汲水圖》 新華社記者聶建江攝
雖然樓上兩位騎馬的漢子看起來更威武雄壯,但樓下兩位先生的胡子實在太惹眼了。
上圖:兩名牧民在賽馬比賽中。當日,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在冰雪覆蓋的草原舉行賽馬和賽駱駝活動(2010年2月17日)。 新華社記者任軍川攝
下圖:甘肅高台魏晉壁畫磚《出行圖》 新華社記者聶建江攝
上圖:陝西省石泉縣饒峰鎮新華村村民陸龍菊(右)、魏和軍正在採摘喂蠶的桑葉(2006年10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陳鋼攝
下圖:甘肅高台魏晉壁畫磚《採桑圖》 新華社記者聶建江攝
最后這張,讓我們想起了一句詩:白雲千載空悠悠。
上圖:從空中拍攝的祁連山(2014年6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聶建江攝
下圖:甘肅高台魏晉壁畫磚《群山圖》。新華社記者聶建江攝
(策劃:韓宇 聶建江 動圖制作:秦迎 編輯:張傳奇 程婷婷)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