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九次峰會昨天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首府布裡斯班市落下帷幕,會議通過了一系列行動計劃和框架協議,並發表了《G20領導人聲明》成果文件。此次會議成功舉行標志著因危機而生的G20正在實現自身轉型。
G20是1999年9月由八國集團財長在華盛頓提出的,目的是防止類似亞洲金融風暴的重演,為有關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舉行非正式對話提供一個平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后,G20由部長級會晤升格為領導人峰會,這從根本上改變了全球經濟治理的結構。
正是在G20峰會構架之下,所有成員國同舟共濟,通力合作,挽狂瀾於既倒,避免金融危機演變成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G20順理成章,取代八國集團成為全球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
在過去幾年裡,G20從金融危機之初的商討應對危機,逐漸轉向謀劃全球經濟治理。當前,G20不再僅僅解決全球金融危機所造成的遺留問題,而是著眼長遠,適應國際經濟常態化的新需要,為全球經濟治理扮演新角色,提供新附加值。未來G20關注的重點有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創造持續穩定的增長。目前,雖然經濟復蘇初現曙光,但增長仍面臨巨大挑戰。在今年2月份悉尼舉辦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上,承諾在未來5年內將20國集團的經濟產出額外提升2個百分點。要實現這個目標任務十分艱巨。無論此次峰會所確定的增長、就業與抗風險主題和世界經濟形勢、國際貿易、能源等具體議題,還是出台的行動計劃,都是圍繞著這個目標,挖掘世界經濟新增長點,推動世界經濟從周期性復蘇向可持續增長轉型。
其次,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要培育開放、包容、透明、非歧視世界大市場,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繼續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作為此次會議的一項重要成果,印度就落實巴厘島《貿易便利化協定》採取主動行動,為打破目前僵局創造了必要條件,也為結束多哈回合奠定了基礎。此外,要推動建設開放型區域合作構架,避免國際市場分割和碎片化。
再次,解決全球性經濟問題。G20要加大對發展問題的關注,以增長促發展、以發展促增長,推動國際社會就氣候變化、國際能源安全、防控大規模傳染疫情等加強合作。
最后,完善全球治理結構,跟上時代步伐。戰后以來,隨著新興經濟體國家群體崛起,世界經濟的規模和結構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國際資本流動同樣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對全球治理提出了新要求。上個世紀形成的老規則老架構要根據新情況適時進行調整完善。20世紀的治理結構“管理”21世紀世界金融的現象再也不能延續下去了。
目前,當務之急是加快落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方案。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中國在全球金融治理體系中所佔的地位被嚴重邊緣化,擁有IMF的份額甚至不如比利時與荷蘭的總和。如果改革方案得以實現,中國在IMF的份額將升至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然而,美國對IMF的重大決定擁有一票否決權。美國國會4年來遲遲未能通過相關立法,其理由是改革會增加美國財政赤字、降低美國影響力。事實上,IMF改革壓根兒就沒有觸動美國的否決權。上述借口只是美國行政部門與國會演出的“雙簧”,是為了維護美元壟斷地位和美國在國際事務中主導權而採取的緩兵之計。美國拖延IMF改革嚴重影響了IMF有效性與合法性。
習主席說,“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G20未來發展取決於當下的決斷。從應對危機過渡到常規治理,G20正處在一個新的起點,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G20要承擔起引領全球治理、協調各方的責任,為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吳正龍系中國前駐克羅地亞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