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曲阜孔子研究院。
2013年11月,習近平在山東曲阜考察孔府和孔子研究院時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自執政以來,習近平對文化的重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倡導,對建設文化強國的謀篇布局,都給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我們梳理了習近平有關文化強國戰略的“十大金句”。字裡行間或許可以一窺習近平文化戰略的思路脈絡。
◎我們要堅定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要加一個文化自信
2014年3月31日晚,比利時國王菲利普在布魯塞爾拉肯宮舉行隆重國宴歡迎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到訪。
“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精氣神的凝聚,我們要堅定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要加一個文化自信。”2014年的“兩會”期間,習近平在與貴州代表團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說。
同年3月,習近平一身筆挺的中式服裝赴荷蘭國宴﹔4月,習近平在比利時,再次身著“中國風”禮服亮相,讓世界眼前一亮。演講時他說,中國人獨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讓中國人具有很強的民族自信心。當時外媒普遍認為,習近平的“中國風”禮服正是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底蘊,彰顯中國文化自信的一個縮影。
◎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
2013年8月,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政治動蕩、政權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但思想演化是個長期過程。思想防線被攻破了,其他防線就很難守住。”
在這次會議上,習近平語重心長的說:“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他同時強調堅持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激發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
2014年6月12日,人民日報客戶端今天正式上線。這是人民日報加快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邁出的重要一步。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習近平特別指出,要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由此開啟了媒體融合發展的元年。
◎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
十八大以后,伴隨著習近平的身影,中華傳統文化在中國政治社會領域的“出鏡”越發頻繁。他在多個場合強調,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是中國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
2014年2月24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再次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
◎中國共產黨不會數典忘祖、妄自菲薄
2014年10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上,習近平表示,“我們共產黨人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同時,我們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不能數典忘祖、妄自菲薄。”
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大會開幕致辭。
同年9月24日,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大會開幕致辭中說:“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隻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
習近平的話語,透露的是對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的尊重和思考。“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歷史的經驗、教訓和警示,都將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鑒。
◎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與師生們溝通對話。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來到北京大學考察,在與同學們談起青年的價值觀時,他說:“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
26天后,習近平出現在北京市民族小學與孩子們共慶“六一”兒童節。習近平希望孩子們能夠從核心價值觀中體會古聖先賢的思想、仁人志士的夙願、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前,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我們要利用各種時機和場合,形成有利於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活情景和社會氛圍,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
◎文藝不能成為市場的奴隸
習近平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
2014年10月15日,文藝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習近平在會上指出,文藝不能成為市場的奴隸,“文藝工作者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地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訴人們什麼是應該肯定和贊揚的,什麼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
作家馮驥才認為,習近平的講話對今后的文藝發展是一個巨大的推動。導演馮小剛則表示,這次會議把文化復興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習近平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為繁榮發展文藝事業明確了任務、指明了方向。
◎“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
習近平在北師大主樓參觀“尊師重教、筑夢未來——慶祝第三十個教師節主題展”。
“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經典的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麼西方的東西,我覺得‘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的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今年9月9日,教師節前夕,習近平來到北京師范大學,與師生座談時,態度鮮明地反對課本“去中國化”。
兩天后,在出訪塔吉克斯坦的萬裡高空之上,習近平在與記者交談時又再次提及傳統文化,“古詩文經典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了我們的基因。我們現在一說話就蹦出來的那些東西,都是小時候記下的。語文課應該學古詩文經典,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傳承下去。”
◎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強調,要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這段話可謂切中時弊,抓住了建設文化強國的要害。無論對內對外,“骨氣和底氣”都是國家文化軟實力最強大的文化基因。如何做到?習近平強調要用好新興媒體,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要加大正面宣傳力度。
◎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來工程
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在莫斯科會見俄羅斯漢學家、學習漢語的學生和媒體代表時說“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來工程,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習近平的話,真切地道出了文化交流的特性和魅力。
2014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度古吉拉特邦進行訪問,印度總理莫迪全程陪同。雙方就文化交流等多領域達成合作。
在習近平的文化認知中,不僅有由內向外的傳播,更有由外向內的吸收。他認為,中華文化就是在不斷汲取各種文明養分中豐富和發展起來的,不能閉上眼睛不看世界,要在推進人類各種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學互鑒中,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今年10月,習近平為在法國展出的“漢風-中國漢代文物展”題寫序言並擔任監護人。在今年9月出訪印度時,兩國專門制定了文化交流計劃,在拓展青年、文化、教育旅游等多領域進行交流合作。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我們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2013年8月,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這樣強調。
我們可以看到,在他獨具特色的“習式外交”中,中華傳統文化的哲學和智慧,不斷被習近平在多種外交場合成功援引運用。比如,在2014年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寄語“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是金磚五國共同的願望和責任。
2014年11月11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南海瀛台同美國總統奧巴馬會談。
這其中最精彩的一筆,或許莫過於幾天前在中南海瀛台舉行的“習奧夜談”。習近平選擇在古老的瀛台給奧巴馬上了一堂生動的歷史課。他告訴奧巴馬,當代中國人的思維,中國政府的治國方略,浸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了解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對理解中國人民今天的理想和前進道路很重要”。經過將近5個小時的長談,奧巴馬在第二天面對記者時說“我更加理解了中國人民為何珍惜國家統一和穩定。”(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羅婭 梓斌 吳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