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APEC會議,習近平提出的“亞洲夢”、亞太自貿區路線圖、亞太互聯互通藍圖,吸引全球關注。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上任兩年以來,習近平已歷11次出訪,足跡遍及全球30個國家。兩年來,習式外交旋風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驚喜於更親和、更從容的外交風格之變,國際社會更關注中國外交逐漸流露出的大國風范。
兩年來,世界看到了一個堅持自己的外交原則,更加堅定捍衛自身利益的中國,一個立足亞太、布局全球,以新戰略謀取新格局的中國,一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主動承擔大國責任的中國。
外媒驚呼,“習近平號”正在開啟中國大國外交時代。
面對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挑舋,中國開啟對釣魚島海空一體的高密度、近距離定期巡航。
大國原則:國家利益不容侵犯
“我們要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決不能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決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履新中共中央總書記不久,習近平就明確表示,“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
大國外交,說到做到。
日本引爆釣魚島危機,中國毫不退讓,不僅加強了對釣魚島海空一體的定期巡航,還以罕見的強硬姿態回應稱,中方有決心、有能力捍衛釣魚島的領土主權。
安倍參拜靖國神社,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中國外交部長、中國駐日大使、中國國防部發言人相繼迅速強勢回應,提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宣告“中方必將奉陪到底”。
菲律賓和越南在南海小動作不斷,中國將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駛入南海,派出大型海警船巡航南海、驅逐非法入侵船隻,部署鑽井平台在西沙群島附近探油,以實際行動宣示南海主權。
“在歷史和領土這兩個原則問題上,沒有妥協的余地”,外交部長王毅的這番話成為中國外交姿態的最佳注腳。
在對周邊國家的刺激或挑舋舉動採取必要舉措的同時,習近平已不滿足於這種“應激性強硬”,開始根據自己的計劃行動,按照自己的節奏出招亮劍。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推動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並親自出任委員會主席。這一總管軍隊、公安、外交、情報領域的“集大成”委員會,成為中國最具權威、最高規格的安全機構。
在外媒看來,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正是中國積極應對國內外安全局勢,提高自身戰略性反應能力的體現。
國家安全委員會設立不久,中國就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涵蓋釣魚島及其附屬海域。盡管遭到日美無端指責與抗議,中方依舊不為所動,中國空軍一直在東海防空識別區組織例行空中警巡。
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后首次出訪,開啟中國大國外交新征程。
大國戰略:立足亞太、謀篇全球
大國外交,要有大戰略。習近平在這一點上毫不含糊。
從周邊外交新理念,到亞洲新安全觀,再到新型大國關系,再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立足亞太、謀篇全球的外交戰略清晰可見。
亞太是中國安身立命之本,習近平上任伊始,就開始深耕亞太外交。秉持“親、誠、惠、容”四字外交理念,中國領導人頻繁訪問周邊國家,周邊外交迅速升溫。
中俄外交無疑是其中最大的亮點。習近平不僅上任首訪選擇了俄羅斯,還在一年內數次與普京會晤,中俄不僅在能源等領域的合作大為加強,還在諸多國際問題上達成一致,站在同一戰壕。中俄抱團取暖,成為抗衡美重返亞太對彼此形成的戰略擠壓的現實選擇。
習近平上任后數次與普京會晤,中俄關系達到新高度。外媒稱中俄政治合作已達頂峰,隻差簽署聯盟條約。
為鞏固周邊外交,習近平還提出了一系列首次提出的戰略性、跨區域的新構想、新主張。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緬中印孟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
有分析稱,習近平不僅在試圖將亞洲打造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更是希望亞洲各國能團結一致、休戚與共,共同應對美國重返亞太戰略。
“亞洲的事情,歸根結底要靠亞洲人民辦”,在亞信峰會上,習近平提出了自己的亞洲新安全觀——“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
習近平的話底氣十足,被視為對美國干涉亞太事務的明確回應。外媒將其解讀為推進建立由中國主導的亞洲新秩序架構的重要信號。日媒更是將亞信峰會和中俄聯合軍演聯系起來,稱這是中俄聯手打造的“沒有美國的亞洲安全系統”的一部分。
但習近平並不想與美國撕破臉。既博弈又合作,這是習近平處理中美關系的新思路。“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習近平提出的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展現出中華文化仁、和的精髓。
經略周邊,拉攏俄羅斯,團結亞洲,弈和美國,這是習近平在亞太的外交戰略布局。而這,也只是他全球戰略中的一部分。
訪歐洲,提中歐利益共同體,強調共同打造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訪非洲,提中非命運共同體,強調以“真”、“實”、“親”“誠”四字加強中非合作﹔訪拉美,提中拉命運共同體,決定建立“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關系”……
沒錯,習近平試圖打造的,正是十八大報告裡提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國際社會一道,深化合作共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正確方向,堅持同舟共濟。這就是習近平帶領的中國正在推動和踐行外交大戰略。
習近平出訪非洲時,明確指出,中國幫助非洲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
大國擔當:積極參與國際事務
大國外交要有大國擔當。
“不斷擴大同各國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努力為全球發展作出貢獻。”這是習近平對大國外交的深刻理解。
“‘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在國際合作中,我們要注重利,更要注重義。”習近平提出的正確義利觀,為國際“支援”“援助”提供了新的價值參考。
為中剛友好醫院竣工剪彩,走訪哥斯達黎加農戶,簽署一批有利於非洲國計民生的大項目……習近平也是這樣身體力行的。
親上加親、好上加好,正在成為雙邊關系的主流。中國積極參與區域合作與互聯互通建設,努力使自身發展更多惠及周邊,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在慷慨相助中,以重情義重感情的姿態凝聚與世界各國的兄弟情誼。
大國還應該是中國夢文明觀的發聲器。從上任之初向世界發出響亮的“中國夢”口號,中國夢與世界夢是相通的﹔今年3月首次闡述“中國版文明觀”,幫助非洲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和文化保護。
大國還應該是化解沖突的放大器。在朝核問題上呼吁各方保持冷靜,推動局勢緩和﹔在伊朗核問題上積極與對方進行溝通﹔在巴以問題上敦促對方保持冷靜克制,發揮積極和建設性作用。
大國還應該是安全觀的擴音器。今年3月,中國首次提出世界上第一個核安全觀,呼吁全球核領域發展和安全並重、權利和義務並重、自主和協作並重、治標和治本並重。
一系列外交行動勾畫出中國外交的藍圖。在部分國家之間爭奪、博弈不斷的背景下,習近平掌舵的外交航船,正駛向大格局、大視野。這不僅傳遞出一個信號,更是一種從容自信的姿態,中國更願意承擔起大國的擔當與責任。(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岳小喬 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