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外交“路線圖”:大格局彰顯大智慧【2】--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學習有方】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外交“路線圖”:大格局彰顯大智慧【2】

潘婧瑤

2014年11月14日17:26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歷史腳步照進未來

“一帶一路”再出發

2014年9月17日,習近平在印度總理莫迪陪同下訪問印度古吉拉特邦。

如果說周邊國家是習近平外交“路線圖”中的“點”,那麼“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則是將這些點連接起來的“線”,勾畫了中國外交的新藍圖。2013年9月10日,習近平主席在烏茲別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時,曾指著古絲綢之路的地圖右側一處說:“那裡是西安,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我的故鄉。”習近平主席將他對故鄉的深情和對祖國發展的夢想,寄托在這條擁有古老輝煌歷史的路上。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訪問哈薩克斯坦時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倡議﹔不久后,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時提出,中國願同東盟國家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今年3月,習近平在訪問歐洲時表示,要把中歐合作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等重大洲際合作倡議結合起來,以構建亞歐大市場為目標,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9月,他在中俄蒙三國元首會晤時表示,我們可以把絲綢之路經濟帶同俄羅斯跨歐亞大鐵路、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進行對接,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隨后,在訪問印度時,他在印度世界事務委員會的演講中提出,中國希望以“一帶一路”為雙翼,同南亞國家一道實現騰飛……

加強互聯互通建設已成為習近平歷次出訪的重要目標。在今年11月8日舉行的加強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對話會上,習近平強調,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互聯互通相融相近、相輔相成。如果將“一帶一路”比喻為亞洲騰飛的兩隻翅膀,那麼互聯互通就是兩隻翅膀的血脈經絡。

習近平走出的這“一帶一路”,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

——它是古老中國輝煌歷史與先輩精神的延續。習近平指出,古絲綢之路的交往歷史証明,隻要堅持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

——它是當今中國經濟崛起與民族復興的映照。《人民日報》曾刊文評論, “一帶一路”有利於我國形成海陸統籌、東西互濟、面向全球的開放新格局,也讓周邊國家得益於我國改革開放紅利。在加強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對話會上,習近平宣布,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

——它也是未來中國和平發展與影響世界的設計。文化部部長蔡武在《求是》撰文稱,“一帶一路”構想有助於中國同沿線國家一道,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稱,“一帶一路”是特點鮮明的“頂層設計”,它把中國已有的對外合作的基礎和今后將要發展的方向更好的結合起來。

(責編:潘婧瑤、盛卉)

相關專題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時政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