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泛珠”十年:互利共贏破“壁”忙

記者 羅艾樺

2014年10月15日20:37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十年齊心磨一“劍”,互利共贏破“壁”忙。10月13日,由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九省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即“9+2”聯合主辦,粵港澳三方共同承辦的第十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暨經貿洽談會(簡稱“泛珠大會”),滿載經貿成果,滿懷信心憧憬,在廣州勝利閉幕。

國內最大區域合作體橫空出世

“新、泛、實”。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用簡單三字道盡“泛珠”十年走過的輝煌歷程。“泛珠”很“新”,具有超前瞻性,順應時代需要﹔“泛珠”很“泛”,涉及區域廣,合作領域寬﹔泛珠很“實”,合作各方務實,合作成果豐碩。

2003年,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開創性地提出,以珠江水系為紐帶,將山水相連、人緣相親、經濟密切的上述內地9省區和港澳特別行政區應進一步加強區域合作。2004年6月,粵港澳率先聯合舉辦首屆“泛珠大會”,“9+2”區域發展“航母”就此正式起航。2013年,泛珠內地九省(區)國內生產總值為18.6萬億元,是2004年4.9萬億元的3.8倍,約佔全國的33%。

前海、橫琴、南沙、港珠澳大橋、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珠江——西江經濟帶......十年來,各省區圍繞“合作發展,共創未來”主題,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原則,凝聚共識、建立機制,搭建平台、落實項目,推動區域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國內最大區域合作體橫空出世。

一是跨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區域內“五縱七橫”高速公路主干線全部完工,九省區高速公路裡程由2004年的1.14萬公裡增加到2013年的3.46萬公裡。武廣、廈深、南廣、貴廣高鐵相繼開通或即將開通,三小時高鐵經濟圈生活圈逐步形成,預計到2015年底區域內高鐵運營裡程將超過1萬公裡。西江黃金水道、內陸“無水港”等航運合作建設順利推進,區域內省會及主要城市間航線全部開通。同時,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快馬加鞭。

二是經濟聯系更加緊密融合。至今累計簽約項目20280個,簽約金額42993億元。一批跨區重大合作項目加快推進,跨省區合作產業園區加快建設,區域產業梯度轉移新格局日漸形成。農產品資源優勢互補和產品運銷合作體系初步完善。統一開放的市場逐步建立,在市場准入、工商登記、地方稅務合作、質監業務合作、食品藥品監管、知識產權保護、反走私、打擊傳銷和規范直銷、海關合作、檢驗檢疫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協作。

三是社會文化交流不斷加強。各省區廣泛開展勞務合作,積極促進人才交流,開通了人力資源市場信息對接聯網,優化了區域內人力資源配置,逐步完善了農民工法律援助合作、跨省區養老保險轉移接續、醫療保險異地結算等機制。在教育資源與科技創新平台共建共享、廣泛開展文化體育交流活動、共同打造泛珠黃金旅游線路、聯合應對各種疫情災情警情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共同簽署了泛珠內地九省區應急管理合作協議。

四是生態環保合作成效突出。成立了粵港應對氣候變化聯絡小組,簽署粵澳環保框架協議,積極推動粵港澳環境問題聯防聯治,共建大珠三角優質生活圈。編制了一批生態環保規劃,加強珠江流域、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管和綜合治理,簽署了九洲江等跨界河流水污染聯防聯控合作協議,積極推動東江源生態補償試點,同時在生態紅線劃定、碳排放排污權交易等方面建立了信息共享平台,開展了一系列跨界環境檢測和執法聯動。

五是強力推動區域對外開放。認真落實CEPA及其補充協議,聯手打造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致力打造區域內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去年九省區與港澳貿易總額突破3000億美元,比2004年增加兩倍以上。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跨境基礎設施加快建設。積極參與推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建設。去年,九省區進出口總額接近1.5萬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超過600億美元。區域在港上市企業由71家增至200家。

六是跨省區規劃合作有序推進。共同推動粵桂滇黔四省區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組織實施《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積極推動閩粵贛共建海峽西岸經濟區,合力振興閩粵贛原中央蘇區,認真謀劃桂粵瓊北部灣經濟帶、粵贛湘桂南嶺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粵桂湛江-北海跨省經濟區、閩粵經濟合作區等重要平台的規劃建設,也為粵東西北地區借力國家戰略、適用政策疊加提供了有效載體。

七是區域合作機制日臻完善。建立和完善了行政首長聯席會議、政府秘書長協調制度等合作機制,搭建了高層論壇和經貿合作洽談會兩大平台,設立了行政首長聯席會議秘書處,編制實施了《泛珠區域合作發展規劃綱要》及交通、能源、科技、環保、信息化等一批專項規劃,簽署了多項省際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此外,全面清理了地方保護和市場封鎖的政策法規,消除了限制人才、技術、資本、貨物、服務、流通、能源的障礙。

可以說,泛珠十年合作發展,為打破區域行政“壁壘”阻隔、開拓區域合作新局面、促進國內大市場的形成和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作出了積極探索和突出貢獻。

做建設21世紀海上絲路前沿地

如果說,過去的十年,看慣了“香港接單,廣東設計,內地制造”的“白帆”,那麼,接下來的十年,又該傾聽怎樣的“號角”?

大會倡議,站在新一輪合作的歷史起點上,泛珠各方作為我國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前沿地和主力軍,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攜手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努力推動泛珠合作在新起點上創新發展,共創更加美好的未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貢獻。

廣東省省長朱小丹認為,廣東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以更加開放的理念、更加務實的舉措,特別建設好前海、橫琴、南沙三大平台,爭當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排頭兵。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表示,香港特區一直高度重視和積極參與泛珠合作,未來願繼續發揮“一國兩制”獨特優勢,用好多元化的金融平台,配合泛珠省區推進新型城鎮化。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相信,國家支持澳門建設“葡語國家中小企業商貿服務中心、葡語國家食品集散中心”,澳門方面也將大力協助內地企業到葡語國家設立境外經貿合作區。

福建省省長蘇樹林希望,與相關省區一起,加強武夷山脈等生態功能區建設與管理,推動建立汀江(韓江)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加快建設生態文明現行示范區,為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江西省省長鹿心社坦承,江西是長三角、珠三角的共同腹地,是我國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重要樞紐,在加強泛珠內部合作的同時,將更加注重與長三角、京津冀兩個經濟帶的交流互動。

湖南省省長杜家毫提議,共同爭取在國家層面建立統一高效的組織協調和爭端解決機制,創新區域產業合作,避免各方拼政策、拼資源、拼優惠,防止產業同質化布局、低水平重復建設。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陳武鼓勵,大型物流企業和廣西一起,共同實施“電商東盟”、“電商絲路”等工程,加快建設面向泛珠和東盟、內外貿一體化的物流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海南省省長蔣定之期待,充分釋放制度紅利,打破市場分割和行政壟斷,聯手推動區域政策創新,在泛珠區域實施入境旅游144小時免簽証政策,及亞洲郵輪合作基金在泛珠區域的全覆蓋。

四川省省長魏宏強調,產業合作是區域合作“重頭戲”,泛珠各方應發揮梯度差異優勢,加強產業統籌,深化細化產業分工和價值鏈分工,共同培育形成各具特色、優勢明顯的產業集群。

貴州省省長陳敏爾明確,“高鐵時代”將是一個大紅利時代,更是一個大合作時代,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願與各方緊密攜手,共同打造以“一網三帶”為支撐的泛珠區域“高鐵經濟帶”。

雲南省省長李紀恆透露,將依托滇中產業新區、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瑞麗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以及中國-南亞博覽會等平台,努力成為兄弟省區走向南亞、東南亞的重要戰略支點。

北京大學教授楊開忠指出,“泛珠”的美好藍圖,在於把深居臨海優勢的大珠三角打造為21世紀海上絲路中心區,布局好參與新海上絲路重構的點線面建設,全力打造“泛珠”合作國家版。

南開大學教授郝壽義則提醒,“9+2”省(區)下一步需要務實地處理好“泛珠”區域與國家區域發展新戰略的關系,充分發揮並強化其區域自組織的優勢,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和開放。

鷗翔四海,浪飛五洋。長期關注泛珠三角地區合作與發展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也禁不住大膽提出,或以先行先試政策,把泛珠三角地區打造成為全國資源整合最佳的“政策窪地”和制度成本最低的“新特區”。

首先,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鼓勵國有、民營資本以合資、參股等多種方式共同參與泛珠合作,在高鐵、港口、海洋開發乃至資本証券等領域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放寬市場准入條件,加強合作粘性。

其次,建立“飛地式”創新合作區。在廣州南沙港區、深圳前后海地區、深港邊界區、珠海橫琴區、珠澳跨境合作區五個港澳重點合作區域中選取適宜區塊,直接移植嫁接港澳先進市場制度和管理機制。

再次,試點設立科技發展銀行等新型金融機構。爭取國家支持在泛珠區域設立科技發展銀行等新型金融機構,鼓勵具備條件的商業銀行在泛珠區域設立科技支行,為高技術企業和產業提供專業金融服務。

此次泛珠”各方,還共同發布了《泛珠三角區域深化合作共同宣言(2015年-2025年)》,鄭重提出要打造“泛珠”合作“升級版”。為此,確定了十項年度工作重點,一要爭取將泛珠合作納入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二要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合作﹔三要加強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四要合作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五要加強城鎮化發展的交流合作﹔六要加強商貿金融合作﹔七要加強產業合作﹔八要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合作,九要深化旅游合作﹔十是深化社會事業合作。此外,還確定了下階段重點推進和督辦的31個項目。

“不管怎樣,區域合作離不開區域核心的帶動。珠三角是亞太地區沿海中心最大、最具成長性的潛在經濟腹地,‘泛珠’下一步的關鍵,應是重塑珠三角新優勢,增強其向心力,而著力點在於加快轉型升級。”汪一洋指出。 

分享到:
(責編:宋煦冬)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