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即將訪問意大利並訪問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意大利駐華大使白達寧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意大利期待中意兩國的經濟合作能夠更深入、更全面,他希望2015年的米蘭世博會能夠幫助中意兩國人民加深相互了解。
在李克強總理訪問意大利之前,意大利駐華大使白達寧接受新華網專訪。郭小天攝 (高清組圖)
新華網:大使先生,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即將訪問意大利,您對此次訪問有何期待?
白達寧:我們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熱烈歡迎。首先,我們希望加強中意兩國已經十分密切的政治聯系﹔另外,我們期待中意兩國的經濟合作能夠更深入、更全面。
新華網:您如何看待現在的中意關系?中國在意大利的外交布局中處於何種地位?
白達寧:中意關系處於非常好的狀態,我們很大程度地得到了共識。意大利在參與歐洲一體化機制建設的過程中變得更加強大,意大利的外交政策也會考慮歐洲大的背景。但是,我們也意識到中國日益增長的重要相關性,無論是在政治層面,還是在經濟層面。
新華網:倫齊總理訪華期間,兩國發表了新的《中意關於加強經濟合作的三年行動計劃》,您認為這一文件可為兩國帶來哪些機會?
白達寧:倫齊總理的訪華和《中意關於加強經濟合作的三年行動計劃》的簽署意義重大,這份文件是關於兩國需要解決的一些問題的。目前我們兩國的貿易和經濟交流十分理想。當然,我們要努力獲得更多的成就。比如:在貿易和投資領域尋求平衡。意大利對中國的出口額大約在120億歐元,而中國對意大利的出口額高於260到270億歐元。意大利在中國的投資額為150到160億歐元,中國在意大利的投資額也比其多一點。
有跡象顯示,許多情況正在發生變化,中國的企業界開始將意大利看做投資的好機會,至少有2到3個大型企業已經進駐意大利,我們相信,這條路還會走得更遠。
無疑,我們需解決這些失衡的問題。在我們看來,實現這些目標的最佳方式,是中國更好地開放市場,尤其是針對中小型企業,因為它們在參與本地競爭時面臨更多困難,比如知識產權保護,對相關情況的了解,以及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很多情況下,意大利公司非常好,它們資質合格、技術先進,但它們缺乏資本和廣闊的市場。中國可以提供給他們這些,同時,意大利先進的技術也將有利於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
新華網:今年6月意大利總理倫齊訪問中國,期間兩國政府同意在許多領域開展更高水平的合作。請您具體介紹一下近年來中意兩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領域的合作情況?
白達寧:意大利總理6月的訪華非常成功,中意兩國在各領域都設計了發展路線。在經濟領域,除了之前提到的,中意確定了5個可合作開發、投資互惠的重點領域:它們分別是環境、農業、衛生、航天航空及城市化。我相信兩國簽訂的所有協議都將更好地推動雙邊合作,促進貿易平衡。
在文化領域,意大利和中國都是文化強國。中國代表了古老且令人驚奇的東方文明,意大利則代表著西方文明。我認為,兩國人民都需要更好地了解彼此。意大利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國的語言,深入中國的文化環境。我們也已經在此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意大利人民對中文的興趣也得到了增長。這得益於孔子學院在意大利開展的大量活動。我們希望中國人民也能更多地了解意大利,學習意大利語言。雖然,意大利語不是國際上最通用的語言﹔但是,它仍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門語言。我們也希望意大利在中國採用類似孔子學院的方式,來獲得有效的語言以及知識的傳播效果。
另外是旅游方面,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意大利人來中國,更多的中國人去意大利。這裡有一點特別提示,明年即將在米蘭舉辦的世界博覽會將會是加強兩國人民間交流的非常好的契機。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