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新華國際時評:鞏固中德合作“新常態”

商婧

2014年10月10日08:38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新華國際時評:鞏固中德合作“新常態”

   10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開始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並將同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主持第三輪中德政府磋商。

   德國是李克強總理此次歐洲之行的第一站。繼今年3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德和7月默克爾總理訪華后,李克強總理此訪將奏響中德在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新定位下的“新樂章”。

   中德合作,是兩個偉大民族的相互學習,是東西方兩大經濟奇跡創造者之間的惺惺相惜,對世界上不同文化、不同價值觀國家間的交往也起到示范作用。輿論認為,此訪將拉開中德更高水平合作序幕,鞏固中德合作相交相融、共塑創新、攜手並進的“新常態”。

   ——新常態,是以機制化建設促進雙方坦誠交流、互尊互信。

   政府磋商、戰略對話、法治國家對話……當前,60多個中德政府間經常性對話合作機制為雙方暢通坦誠交流提供了機制性保障。其中,始於2011年的中德政府磋商是中國與西方國家中建立的層次最高、議題最廣的政府間對話機制。

   即將舉行的中德第三輪政府磋商,雙方將有20多位部長或副部長參加。這充分體現了中德關系的戰略性、全局性和協作性,使中德能以更加宏觀和長遠的眼光為兩國關系發展謀劃藍圖。

   ——新常態,是以多維度務實合作實現相交相融、互利互補。

   一年前,李克強總理與中德工商界屆人士共進午餐時說:“中德關系發展具有強大的混合動力,已全面進入快車道和提速期。”

   如今,“高速度”“雙方向”“寬領域”的中德經貿合作已在快車道上行進得更加穩健。

   中德兩國同為經濟、制造業和出口大國,都倡導自由貿易政策﹔中德兩國是各自地區核心經濟體,互為地區內最大貿易伙伴和企業投資興業的重要目的地。雙方合作具有廣泛的利益交匯點和很強的互補性。

   今年1月至8月,中德雙邊貿易額已達1173億歐元,同比增長12%,以此勢頭,中德今年雙邊貿易有望再創新高。迄今,8200多家德國企業在華落戶,超過2000家中資企業在德國生根。以西門子、大眾為代表的“德國制造”在中國家喻戶曉﹔聯想、華為等企業提供的舒適便捷的“中國服務”也逐漸走入德國尋常百姓家。

   “中國市場”為“德國技術”帶來機遇,“德國質量”助推“中國速度”實現飛躍,正在成長的“中國制造”與成熟可靠的“德國制造”珠聯璧合,無疑將極大促進中德經濟社會發展,給百姓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將為中歐乃至世界經濟創造巨大增長空間。

   ——新常態,是以開放創新為動力引領中歐合作、中西交往。

   此次政府磋商將以“中德創新伙伴關系”為主題。“創新伙伴關系”是中德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最重要內容之一,也是中德雙方拓寬和深化務實合作的堅實基礎。此次政府磋商,雙方將發表以“共塑創新”為主題的《中德合作行動綱要》,系統而全面規劃兩國未來合作。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中德兩國都有憂患意識並致力於變革創新。

   在中國,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整體部署,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涉及15個領域、330多項較大的改革舉措﹔德國一直將創新視為國家戰略,最近推出“工業4.0”戰略,積極推行能源轉型,引領歐洲實施結構性改革。

   基於此,“創新伙伴關系”將引領中德關系進一步深入發展,推動中德關系進入精確磨合和深度對接的新階段,並為中歐關系發展注入健康新動力。

   ——新常態,是攜手相行,共同助推國際秩序朝更公正合理方向發展。

   中德兩國是各自地區內舉足輕重的大國,是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的重要力量。習近平主席今年3月訪德時,雙方決定將原有的戰略對話拓展為外交與安全戰略對話。

   從烏克蘭局勢到伊核談判,從應對氣候變化到保障能源和糧食安全,從二十國集團到亞歐首腦會議,中德在雙邊、多邊框架內不斷深化外交和安全領域戰略合作,中德攜手成為國際外交舞台日益上升的力量。

   千川匯海闊,風好正揚帆。願中德合作“新常態”不斷充實內涵,抒寫更加美好的未來。

分享到:
(責編:潘婧瑤、盛卉)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