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最高法明確:大V轉發信息,過錯認定更加嚴格

徐  雋

2014年10月10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個人信息首次圈定“保護網”

  近年來,伴隨互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非法刪帖、發帖中傷、泄露隱私等利用信息網絡侵權行為頻發,個人信息保護迫在眉睫。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通報《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首次劃定個人信息保護的范圍,明確利用自媒體等轉載網絡信息行為的過錯認定,以及如何對網絡水軍進行規制。

  非法刪帖的用戶和網站承擔連帶責任

  一些人遭遇網絡侵權,往往被迫選擇“花錢消災”,對此,最高法新聞發言人孫軍工表示:“以非法刪帖服務為代表的互聯網灰色產業之所以存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互聯網技術的不對等性。”《規定》從民事責任角度對非法刪帖、網絡水軍等作出規制,第十四條明確:“被侵權人與構成侵權的網絡用戶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達成一方支付報酬,另一方提供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服務的協議,人民法院應認定為無效。擅自篡改、刪除、屏蔽特定網絡信息或者以斷開鏈接的方式阻止他人獲取網絡信息,發布該信息的網絡用戶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接受他人委托實施該行為的,委托人與受托人承擔連帶責任。”

  大V轉發信息,過錯認定更加嚴格

  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絡以及由此產生的自媒體發展迅猛,在信息傳播的形態上,以社交網絡為媒介的轉載等二次傳播,影響巨大。針對這些特征,《規定》第十條對轉載網絡信息行為的相關問題作出規定:“人民法院認定網絡用戶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轉載網絡信息行為的過錯及其程度,應當綜合以下因素:(一)轉載主體所承擔的與其性質、影響范圍相適應的注意義務﹔(二)所轉載信息侵害他人人身權益的明顯程度﹔(三)對所轉載信息是否作出實質性修改,是否添加或者修改文章標題,導致其與內容嚴重不符以及誤導公眾的可能性。”

  最高法民一庭副庭長姚輝解釋說:“如果你是一個大V,就應當知道影響的受眾有多大,你法律義務上有更高的注意力,就應該謹慎。”

  個人基因、病歷等隱私不得隨意公開

  在互聯網時代,窮追猛打的“人肉搜索”,不僅可能造成二次傷害,還可能侵犯他人隱私、損害他人權益。那麼哪些個人信息不得隨意公開?

  《規定》第十二條作出規定:“網絡用戶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公開自然人基因信息、病歷資料、健康檢查資料、犯罪記錄、家庭住址、私人活動等個人隱私和其他個人信息,造成他人損害,被侵權人請求其承擔侵權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下列情形除外:(一)經自然人書面同意且在約定范圍內公開﹔(二)為促進社會公共利益且在必要范圍內﹔(三)學校、科研機構等基於公共利益為學術研究或者統計的目的,經自然人書面同意,且公開的方式不足以識別特定自然人﹔(四)自然人自行在網絡上公開的信息或者其他已合法公開的個人信息﹔(五)以合法渠道獲取的個人信息﹔(六)法律或者行政法規另有規定。”

  侵權造成財產損失最高可賠50萬元

  針對司法實踐中出現的維權成本高,利用網絡侵害他人人身權益的違法成本過低的現實,《規定》加大了被侵權人的司法保護力度。

  《規定》第十八條明確規定:“被侵權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可以認定為侵權責任法第二十條規定的財產損失。合理開支包括被侵權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對侵權行為進行調查、取証的合理費用。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和具體案情,可以將符合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律師費用計算在賠償范圍內。被侵權人因人身權益受侵害造成的財產損失或者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無法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具體案情在50萬元以下的范圍內確定賠償數額。”

  鏈 接

  范冰冰與畢成功侵犯名譽權案

  “含沙射影”也構成侵權

  2012年5月19日,香港《蘋果日報》刊登一篇未經証實的關於內地影星章子怡的負面報道。畢成功轉發並評論,主要內容是,前述負面報道是“Miss F”組織實施的。致使網絡上出現了大量對於范冰冰的攻擊性言論,范冰冰隨后將畢成功訴至法院。畢成功則辯稱,“Miss F”指的是美國女演員莉莉·科林斯(Lily Collins)。法院審理認為,從畢成功該微博下的評論以及后續大量網友的評論和相關報道來看,多數人認為“Miss F”所指即是范冰冰。畢成功應承擔侵權責任。

  【法官點評】侵權信息往往具有“含沙射影”“指桑罵槐”的特征。如何判斷網絡信息針對的對象就是原告?要從信息接受者的角度判斷,即“並不要求毀損性陳述指名道姓,隻要原告証明在特定情況下,具有特定知識背景的人有理由相信該陳述針對的對象是原告即可”。

  徐杰敖與新浪侵犯名譽權案

  專業媒體轉載應承擔更大的注意義務

  2003年11月14日,《華商晨報》發表“持偽証、民告官、騙局被揭穿”一文﹔同日,北京新浪互聯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在其經營的網站中轉載了上述文章。華商晨報社被判侵犯了徐杰敖的名譽權。2006年6月9日華商晨報社在當日報刊尾版夾縫中刊登了對徐杰敖的致歉聲明,但是字數、篇幅確實過小不是很顯著,新浪也未刪除該報道。法院審理認為,在華商晨報刊載致歉聲明后,新浪公司仍未更正或刪除該信息,雖不具有主觀惡意卻具有過失,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法官點評】應區分認定專業媒體和非專業媒體轉載行為的法律責任,專業媒體的注意義務應當高於一般自媒體,轉載他人侵權信息未更正仍需承擔責任。

  《 人民日報 》( 2014年10月10日 11 版)

分享到:
(責編:潘婧瑤、盛卉)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