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痛”的領悟:農村老人自殺率升高背后的代際剝削

2014年10月02日19:51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痛”的領悟:農村老人自殺率升高背后的代際剝削

  又是一年一度的“老年節”,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1980年至今,農村老人自殺率越來越高,部分地區農村老人自殺開始被視為正常,甚至合理。有農村老人自嘲說有三個兒子:藥兒子,繩兒子,水兒子。

  是什麼導致農村老人輕生?城鎮化進程中如何減少老年空巢?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近日進行了調查。

  農村老人自嘲:藥兒子!繩兒子!水兒子!

  今年72歲的蔡明玉是廣西北海人,多年患有麻風病,和老伴一起居住在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泥磚房中。天還沒亮,蔡明玉就把頭發梳得整整齊齊,趁丈夫不在時喝下早已買好的農藥,2小時后便不省人事。

  “她病得厲害,已經多次選擇自殺,她覺得活著非常痛苦,或許死了是一種解脫吧。”蔡明玉的丈夫告訴記者。在這個距離廣東省不到100公裡的村庄裡,今年以來已有多位老人相繼自殺身亡,另有1位自殺未遂。

  10月2日是中國農歷九月初九,這一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被稱為“老年節”或“敬老節”。中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農村老年人自殺的社會學研究》此前公布的結果顯示,農村老人的自殺現象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

  這項研究從2008年開始,歷時6年,足跡遍布湖北、山東、江蘇、山西、河南、貴州、廣西等11個省份的40多個村庄。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講師劉燕舞是主要研究者,他畫出了一條“農村老年人自殺率”的曲線,從1990年開始,中國農村老年人自殺率已從20年前的千分之一上升到現在的千分之五,並保持在高位。中南大學博士生導師肖水源教授說,中國老人自殺比例是其他群體自殺比例的三倍。

  “有的農村老人告訴我,他們有三個兒子:藥兒子(喝農藥)、繩兒子(上吊)、水兒子(投水),在他們眼裡,這三個兒子最可靠。”劉燕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有的老人比年輕人更看得開。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曾透露,截至去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數量已超過2億,佔總人口的14.9%,這一比例明顯高於10%的聯合國傳統老齡社會標准。官方預計,未來20年中國將進入老齡化高峰期。

  數據還顯示,中國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繼續增加,2012年的3600萬人已增長到2013年的3750萬人。

  自殺率升高背后的“代際剝削”

  劉燕舞告訴記者,農村老人越來越難以擺脫自殺這條路,這或許是他們化解城鎮化痛苦的特有方式。

  “農村老人的子女大量涌向沿海城市務工賺錢,並將子女接到城裡上學,轉而將老人留在家中,大多數老人隻能自己照顧自己。”劉燕舞說。

  經濟上的壓力會讓一些生病的老年人選擇自殺。劉燕舞了解到,老人們會想,假如花3萬元治好病,能活10年,一年做農活收入3000元,那治病就是劃算的﹔但要是治好病也活不了幾年,就不值得去治。

  在中國這個擁有老有所養傳統的國家,老年人自殺更多是因為情感缺失。年輕人離開農村進入城市工作后,激烈的工作競爭讓他們無暇顧及老人的生活和情感。

  韋慧是四川人,長期跟著丈夫帶著兩個孩子在廣西南寧打工。她說,每回一次家,光是路費就要2000元,兩個孩子現在都上小學,對於每個月隻有3000來元收入的她來說,還是舍不得多回一次家。

  “家裡現在隻剩74歲的老父親,我們每年過年回家一次,拿3000元錢,這樣已經持續了6年。”韋慧說,近兩年她聽說了3起老人自殺事件,每次聽到都覺得很無奈。

  劉燕舞認為,不到萬不得已,老人不會輕易選擇自殺,自殺背后更多的原因是絕望。由於老年人不再參與勞動,過多的閑暇時間容易帶來精神寂寞,而社區活動在中國大部分農村地區仍然非常少見。

  蔡明玉的鄰居說,以前村裡人還能互相串串門、聊聊天,現在村庄人口大規模減少,傳統的社交方式日漸縮減。一項調查顯示,51.7%的中國老年人表示,他們主要的娛樂方式就是在家看電視。

  安徽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顧輝長期從事農村養老問題研究工作,他認為,大部分農村地區經濟落后,農村空巢老人不能像城市老人那樣擁有較多養老資源,一旦失去自理能力,就既沒有孩子照顧、又沒有養老院可去。

  加強干預 發展家庭養老 降低自殺率

  北海市鄉村醫生劉敬珍說,村民對待老年人自殺的態度很漠然,很多人認為這是正常現象。不少村民甚至覺得,得了重病或癱瘓,選擇自殺,對子女也好。

  但是,隨著社會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一些積極的跡象也在湖北等地農村顯現出來。致力於鄉村治理研究的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賀雪峰在湖北洪湖、荊門等地,陸續發起並成立4個老年人協會。協會由老人們自發推選會長和理事,村裡有老人過80大壽,協會去送塊長壽匾﹔有老人病了,協會去看望﹔有老人過世,協會去送花圈。據當地老人說,有了協會,村裡自殺的老人少了。

  廣西宜州市慶遠鎮思欖屯也成立了老年協會。會長樊玉山說,2012年9月,他們用自治區財政撥付的3萬元,修建了老年人活動中心,添置了球桌等健身器材,讓全屯317位老人都能參與其中。

  劉燕舞建議,緩解當前矛盾,可以建立一種“新集體主義”,通過半市場化、半國家化的居家養老,來緩解當前農村的養老和醫療矛盾。“要治本,還是要給農村和鄉土文化存在的合法性。”

  賀雪峰認為,隨著家庭的逐漸小型化,發展民辦養老機構已成為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建議完善各種形式的敬老院和老年公寓等,同時,加強自殺傾向的干預,組織志願者對農村老人進行專業干預,減少自殺的發生。 (“中國網事”記者潘強 單儒超)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