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千年的時空穿越--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高層動態

  

一帶一路,千年的時空穿越

——記習近平主席訪問塔吉克斯坦、馬爾代夫、斯裡蘭卡、印度

本報記者 杜尚澤

2014年09月24日04: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圖為習近平主席中亞南亞之行示意圖。
  制圖:張芳曼

  世界版圖上,兩條絲綢之路,恢弘而壯美。

  北線,走陸路。從中國西安出發,一路向西,跨越高原峽谷,穿越沙漠盆地,深入中亞腹地,通連歐洲。

  南線,過海路。從中國東南沿海,沿馬六甲海峽,過印度洋,直抵大西洋岸邊。

  千年前的絲路輝煌,張騫策馬西行,鄭和揚帆西下,一段久遠的故事,一段讓人感懷的歲月滄桑。

  2014年9月,習近平主席訪問塔吉克斯坦、馬爾代夫、斯裡蘭卡、印度。從北向南,由陸到海,9天時間晝夜兼程。

  一年前,瓜果飄香之際,習近平主席走進中亞,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不到一個月,椰樹芃芃的東南亞,習近平主席又提出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

  “一帶一路”,應者雲集。

  中國大地熱潮涌動。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一帶一路”,寫入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上升為國家戰略。

  帷幕拉開:“一帶一路”進入務實合作、全面推進階段。絲路走出歷史,走下藍圖,走進日新月異的今天。

  用歷史的長鏡頭去看,更能廓清輪廓,理清脈絡。此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進入甲子之年,“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將滿周歲……

  草原黃了又綠,海上潮漲潮落,年輪在大地大海上留下了什麼?中國,從強盛到衰落,又從抗爭到復興。今天,距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從未如此之近,中國同周邊國家攜手圓夢的意願,從未如此之真。

  “親誠惠容”,絲路的路牌,前行的方向。

  親之篇

  從大漠高山杜尚別,一路南下,飛赴碧海銀灘馬累﹔從“東方十字路口”科倫坡,調頭北上至“奇跡之地”古吉拉特邦,再到恆河支流朱木拿河畔的新德裡。

  習近平主席上任以來的出訪足跡,近乎一半留給了周邊:俄羅斯、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印尼、馬來西亞、韓國、蒙古國……13個國家,彰顯了周邊戰略對中國的意義。

  剛剛過去的9天,70余場活動,疊加起豐富的絲路印象。周邊戰略植根的深厚民意,就蘊含在一個個場景之中。

  怎能忘記那些盛情的場面、生動的細節!那是割舍不斷的地緣之近、人民之親。

  塔吉克斯坦,那熱情奔放的民族。

  中塔合作的杜尚別熱電廠,高聳的涼水塔下,習近平主席話音未落,台下掌聲如雷。歷史透過密封進水泥墩的簽名紀念頁,見証親密情誼。

  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塔境內段,穿越險峻的帕米爾高原。四面群山上,成千上萬名中塔建設者熱情揮手,宛如盛開的太陽花,掌聲歡呼聲響徹崇山峻嶺、藍天黃土之間。

  馬爾代夫,那朝氣蓬勃的孩子。

  馬累萬人空巷,五星紅旗獵獵,處處是裙擺飛揚。亞明總統的歡迎儀式上,禮炮轟鳴,華蓋搖曳。建交以來中國國家主席第一次到訪,成了馬爾代夫的“中國日”。

  機場、街道、碼頭,到處都是孩子。他們揮舞著中馬兩國國旗,純潔的眸子,比海水還要純淨。

  斯裡蘭卡,那踩著鼓點的鼓手。

  機場、街道、港口……熱情的民眾,或舞,或鼓,或歌。科倫坡港南集裝箱碼頭,黝黑的臉龐,燦爛的笑容,踩著鼓點飛揚。

  拉賈帕克薩總統舉行的歡迎儀式上,海風,晚霞,綠茵。沿著海濱大道,摩托車迎風開道,騎兵策馬護送……

  印度,那淳朴自然的笑容。

  古吉拉特邦,從機場到酒店的路上,街道兩側站滿了民眾。習近平主席到訪的消息不脛而走,他們有的爬上牆頭、有的透過籬笆、有的扯開門帘。微笑,是淳朴而自然的流露。揮一揮手,聽著熱情的歡呼。

  在印度,彭麗媛走進泰戈爾國際學校,孩子們的笑容,融化了心窩。捧捧這張臉龐,抱抱那個孩子。“那個胖小子特別可愛,我特別喜歡。”歡樂的笑聲,像石子蕩開了一潭湖水。

  9天,中國日,中國情,淋漓盡致書寫在出訪路上。

  ——玄奘的絲路,一條互鑒融合之路。

  白馬馱經,玄奘西行﹔佛興西方,法流東國。宗教發展歷史,也是文明相親的歷程。

  徜徉古邦,莫迪總理特意介紹說,玄奘當年取經,到過古邦。習近平主席說:“古邦是莫迪總理的家鄉,也是甘地的家鄉﹔玄奘回國,到了當時的首都長安,也就是我的家鄉,今天的西安。”

  ——鄭和的絲路,一條和平互利之路。

  七次遠航,雲帆高張,晝夜星馳。四次抵達斯裡蘭卡,六次踏上印度土地。

  時光沒有磨損人們對鄭和的懷念。亞明總統對習近平主席幽默地說:“你們古時候就有一位海軍將軍到過馬爾代夫。”他指的是鄭和。

  拉賈帕克薩總統向習近平主席贈送一份珍貴禮物——鄭和碑拓片,鉤沉起久遠的歲月。中文、泰米爾文、波斯文三種文字,從永樂年間一路穿越風雨,斑駁的碑文仍能讀出中華民族對和平的熱愛。

  ——泰戈爾的絲路,一條心心相印之路。

  90年前,他一踏上中國土地“就像回到故鄉一樣”。離開時,他傷感了,“我的心留在這裡了”。

  在印度世界事務委員會演講中,習近平主席對泰戈爾詩集如數家珍:“《吉檀迦利》《飛鳥集》《園丁集》《新月集》等詩集我都讀過,許多詩句讓我記憶猶新。”

  他朗聲背誦:“如果你因為失去了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失去了群星”“當我們是大為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最接近偉大的時候”……優美又充滿哲理的詩句,潤物無聲影響著廣袤中國。

  ——柯棣華的絲路,一條患難相助之路。

  在中華民族飽經磨難的歲月裡,他和中國人民並肩作戰,救死扶傷,直至埋骨太行。

  他的三妹,93歲的馬諾拉瑪·科特尼斯從孟買千裡迢迢來到新德裡。她坐在輪椅上,耳不聰目不明,但心裡透亮。當習近平主席拉著她的手問候她時,她說,我能感受到習近平主席的親切和溫暖。

  歷史走到今天,絡繹於道,接踵叩關,互信、互鑒、互利的絲路,經風沐雨,歷久彌新。

  訪問期間,一次次聽到當地青年兒童親密地稱呼“習大大”、一回回聽到當地群眾歡呼兩國友好之聲……

  這一刻,人民的心如此之親。

(責編:曹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時政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