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習近平政協講話引文,典出何處?

2014年09月23日00:36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習近平政協講話引文,典出何處?

新華網北京9月22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視點微博報道,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5周年大會上做了重要講話,講話中多處引用古語古訓。這些古文凝聚著中華民族先賢的智慧,背后的典故、出處皆大有文章。

1.“履不必同,期於適足﹔治不必同,期於利民。”

典出:(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五》

原文:“江河百源,一趨於海,反江河之水而復歸之山,得乎?履不必同,期於適足;治不必同,期於利民。”

釋義:鞋子不必相同,期待的是它能適合腳。治理的方法不必相同,期待的是它能有利於人民。比喻重要的是要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2.“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

典出:(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

原文:“臣聞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

釋義:高大的房屋建筑的建成,不是靠一棵樹的木材原料就能做到的﹔大海之所以遼闊,不是靠一條河流的水注入進來就能形成遼闊態勢的。

3.“名非天造,必從其實。”

典出:(清〕王夫之《思問錄·外篇》

原文:“非天所有,名因人立。名非天造,必從其實。”

釋義:名稱並不是天生造成的,必須依據事實。

4.“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典出:《管子·牧民》

原文:“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惡憂勞,我佚樂之。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民惡滅絕,我生育之。”

釋義:政權之所以能興盛,在於順應民心﹔政權之所以廢弛,則因為違逆民心。

5.“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典出:《尚書·泰誓中》

原文:“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百姓有過,在予一人,今朕必往。”

釋義:天所看到的來自於我們老百姓所看到的,上天所聽到的來自於我們老百姓所聽到的。

6.“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

典出:《六滔·大禮》。

原文:

文王曰:“主明如何?”

太公曰:“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輻湊並進,則明不蔽矣。”

釋義:依靠天下人的眼睛去觀察事物,就能無所不見﹔利用天下人的耳朵去傾聽意見,就能無所不聞﹔憑借天下人的頭腦去思考,就能無所不知。

7.“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典出:《晏子春秋》

原文:

梁丘據謂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嬰聞之,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嬰非有異於人也。常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難及也?”吳生曰:所謂不在三更早、五更遲,隻怕一暴,十日寒。讀書者當觀此。

釋義:無論做什麼事情,隻要持之以恆,常常會成功,不是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則一定不會成功! (作者:臧曉程 編輯:白國龍)

分享到:
(責編:鐘偉、曹昆)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