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北京地下戶口指標買賣嚴打不絕 男子30萬賣“婚姻”

盧義杰

2014年09月15日08:14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北京地下戶口指標買賣嚴打不絕 男子30萬賣“婚姻”

  趙明要把好友劉輝的“婚姻”給賣了,售價是30來萬元。

  劉輝在一家央企上班,且擁有北京戶口,與相戀多年的女友已到談婚論嫁的階段。“單位可以再給他愛人一個北京戶口的指標。”趙明說。

  這些成了趙明代為“吆喝”的資本。趙明說,由於買房著急用錢,劉輝托人幫忙把未來的這個指標賣掉,“也就是,他和女買家‘假結婚’”。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在這場看似合理的交易背后,北京地下戶口指標交易市場若隱若現。多年來,警方的打擊始終沒有停歇,但戶口需求的原始沖動,推動著其價格不斷走高。

  中國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在進京政策之外辦理戶口,至少包括假結婚、假工作、公安“內鬼”操作等途徑。同樣宣稱能走“神秘通道”的,還有騙人錢財的“黑中介”。

  “世界上哪一個有巨大利益的鏈條能禁止得了呢?”研究戶籍制度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太元直言,這些現象不是光靠打擊犯罪、強化管理能夠徹底解決的。

  “假結婚”落戶

  這場並不光彩的交易中,熟人顯然比陌生人更可靠。在一位熟人打過招呼之后,中國青年報記者聯系上了趙明。

  趙明目前在一家正規公司上班,本身並非戶口中介。卷入這番生意,純粹是臨時幫好友劉輝的忙。

  劉輝是一家在京企業的員工。這是一家創新型企業,在業內頗有名氣,按照領導的說法,單位可以分給他未來的配偶一個進京指標。

  “女朋友正在深造,家裡又要買房,著急用錢,所以不得已要賣這個指標。”趙明介紹,劉輝顧慮,買戶口的女士年紀不能太大,不然在單位的影響不好。

  他們設想的流程是,先與買家領了結婚証,再由劉輝拿著結婚証到單位申請本應留給他愛人的指標。如果一切順利,戶口大概在兩年后辦完,等拿到北京戶口,劉輝就與買家辦理離婚手續。

  這場生意將約定,“售價”是30萬元左右,首付5成以上,待手續全部辦完后再交齊余款。

  在不少人看來,這是一場劃得來的交易。眾所周知的事實是,現階段如果沒有北京戶口,外省市人士在購房、車牌搖號、子女教育等方面都將繞彎路。

  與此相伴的是進京指標的稀缺。據媒體報道,外地進京人士如今已累計800余萬,但進京指標多年來持續停留在每年大約18萬個。龐大的需求與嚴格控制的供給,讓這一社會議題備受關注,戶口指標地下買賣市場也在夾縫中生長起來。

  趙明告訴記者,他知道一個朋友曾經花45萬元買了北京戶口,“后來被查出來了,錢打了水漂,戶口也被打回原籍,全白折騰了”。

  警方的打擊力度的確在加大。2014年8月,北京警方查獲一個16人團伙,非法倒賣進京落戶指標,其中1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買賣國家機關公文罪、濫用職權罪被批捕。

  一名試圖通過地下市場辦理戶口的當事人告訴記者,最近風聲確實緊,他的交易暫時擱淺。

  “這個戶口靠譜就靠譜在是單位給的。”趙明對自己提出的流程很有自信,不過,由於通過單位走程序不容易,所以,兩年時間是必須花的,“隻能通過‘假結婚’才能辦理。”

  即使有熟人介紹,趙明仍然不願讓自己的朋友走到台前,“我可以幫你核實信息真假,但是,不能讓你見到本人”。

  不隻趙明發現了這一秘密通道。在一個戶口買賣的QQ群中,一名自稱是單身軍官的男子也打算“假結婚”,再為買家辦隨軍落戶手續,“我是第一次結婚,單位不會問那麼多”。

  “這不算犯法,最多算玩玩政策。”他告訴記者,“我婚戀自由。”

  相比借助身份優勢,普通人的“假結婚”通道已被關上。按照北京市落戶政策,如果外省市戶籍人士希望投靠京籍配偶的戶籍,婚齡需達10年以上。這樣的限制,顯然讓普通人“假結婚”因漫長等待而不具可行性。

  買“假工作”得指標

  除了“婚姻”的賭注,工作也成為地下戶口交易市場的砝碼。

  王亮畢業於北京一所著名高校,進入計算機行業的一家外資企業工作。公司待遇並不差,但沒有給他提供進京指標。

  “你成績那麼好,那麼有本事,好幾家國企願意解決北京戶口。你為了外企的高薪而放棄戶口,不覺得可惜嗎?”王亮不止一次被問到這個問題。

  他從來沒有正面回應過。事實上,王亮已有了北京戶口,並在北京市海澱區購買了一套面積不大的房子。

  王亮的女友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這個戶口花了十余萬元,且大部分錢是由公司出的。這是一個集體戶口,“挂靠”在其他有戶口指標的企業。

  另有多位不願具名的當事人向記者証實,他們正在或者已通過“挂靠”的方式獲得北京戶口。這些操作的共同特點是,工作在A單位,且A單位沒有為他們提供戶口﹔戶口落在B單位,但他們從未在B單位工作過。

  實現這種挂靠,需要B單位高層或人事部門的配合,有些需要象征性的費用,有些因為是熟人而直接免費。另有些情況,甚至由員工真正的工作單位代為辦理挂靠戶口,目的多為留住人才。

  相較“假結婚”而言,這樣的“假工作”模式顯然更容易形成產業。記者分析警方近年來公布的落戶指標買賣案情發現,通過“假工作”落戶的操作屢屢出現。

  今年8月,北京警方稱,北京眾和信誠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一名田姓經理,勾結十余家大型國企、高新技術公司人事部門人員,非法售賣這些企業接收應屆大學、碩士畢業生工作及進京落戶指標。

  負責給這些大學生辦手續的,包括易人合眾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管理部張姓經理、中鐵16局人事處張姓科長等人。遞送給這些單位的學生簡歷,都是經過田經理篩選的。

  警方稱,田經理等人被抓獲時,共牟利300余萬元。單個戶口的價格,最高的被賣到了33萬元。

  更早些時候,2013年,北京金吉列留學公司也出現倒賣戶口的事件,涉事人員包括公司的朱姓總裁、唐姓副總裁等高管。

  根據警方公布的案情,該公司每年可以從全國人才流動中心申請到幾個應屆生的戶口指標。朱總裁等人商議決定將3個指標出售牟利,每個售價8萬元。

  在此后的利益鏈中,這一價格迅速被抬高。公司分管薪酬的一名劉姓經理將其中1個指標賣了15萬元,另兩個指標則托朋友分別被賣了26萬、72萬元。多出的錢均由劉經理及朋友私分。

  記者注意到,在這些通過“假工作”落戶的案件中,相關人員涉嫌的罪名多為買賣國家機關公文罪、濫用職權罪。

  網上叫賣

  即使沒有熟人的引薦,地下戶口指標交易市場仍然以另一種方式存在。互聯網上,打著各類名義的戶口中介真假難辨。

  在一家知名同城交易網站的北京站,中國青年報記者用關鍵詞“辦理北京戶口”搜索,有17931條檢索結果。記者通過網絡渠道與一些中介取得聯系。

  記者注意到,大部分中介宣稱的身份共有兩類,一類是老鄉或朋友是某一政府部門的領導,可以代為運作“假工作”﹔另一類是中介本人獲得了所謂“空戶”的指標。

  他們宣稱的辦理渠道,分為快、慢兩種,快的隻需幾個月。一名張姓中介稱,他所依托的關系是某科研機構的領導,該單位每年都會空出兩個戶口名額。辦成之后,戶口將挂在該單位附近的小區。

  “一到兩個月就行,沒有性別、年齡和學歷的限制。”他如此描述這種“填補式”的操作方法。

  更常見的辦理方式,是主要針對應屆畢業生的“借殼辦理”。多名中介告訴記者,他們可以假借接收畢業生的名義進行工作招錄,有了所謂工作,戶口就自然可以辦理。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中介宣稱所推薦的工作,隻需挂名即可,而有些則號稱可以直接前往上班,“一次性解決了工作和戶口”。

  “可能出現的唯一問題,就是我們找到的單位你不滿意。但是,我們可以在一年之內進行崗位的調整,並且保証負責處理3∼5年內出現的所有問題。”一名唐姓中介舉例,一個法學專業畢業生希望去司法機關,如果找不到,就可以先到一些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再嘗試轉單位。

  另一名中介的“效率”會差一些,他稱,畢業生買家需要在畢業后為一家新成立的銀行工作3年,3年之后才可以落戶,“因為這家銀行是年初剛成立的,有一些戶口指標”。

  所有中介都向記者坦言,現在無法直接辦理戶口,隻能通過“借殼”的方式,“這在前幾年還可以,最近一年公安機關查得嚴了,基本上花錢也辦不下來了,所以隻能走正規渠道,比如人才引進、研究生畢業等”。

  至於這些中介所宣稱的價格,最少的需要20余萬元,多的達70萬元。

  此價格已經過了一番上漲。梳理媒體公開報道,大約在10年前,地下中介市場的北京戶口價格為1萬余元,目前最高的已突破70萬元。

  花錢買戶口受騙

  “以前找人辦戶口的時候,花多少錢,領導都不要。一被舉報就全廢了,花多少錢都撈不出人。”趙明聽說,現在無法直接賣戶口,前兩年還可以辦,“但今年查得特別緊,退了一批人。”

  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檢察院公訴二處檢察官張紅星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今年上半年,他辦理過兩起與戶口買賣有關的案件。

  一起案件涉嫌招搖撞騙罪,嫌疑人是一名劉姓男子,冒充自己是看守所警察,宣稱可以為一名外地服務員的兩個孩子辦理北京戶口,收了1萬余元。

  另一起則涉嫌詐騙罪。張紅星介紹,該區良鄉有名李姓男子開了一間法律工作室,后來3個人通過朋友的朋友輾轉聯系上他。李稱可以代為其孩子找工作且解決戶口,最終共收取105萬元。

  兩起案件中,劉、李均是到了承諾期限,但一直沒把承諾的北京戶口辦成。最終,受害人報警。

  另據《北京晚報》報道,2010年至2013年,海澱區人民檢察院已查辦利用辦理戶口實施詐騙的案件25件,依法批准逮捕25人,總涉案金額達650萬元。

  媒體曾分析,在前述25件詐騙案中,利用熟人關系實施詐騙的11人,通過朋友介紹實施詐騙的13人。同時,本土化犯罪的現象較為突出,北京本地人員13人,佔52%。

  在操作手法上,21人謊稱自己或有親友是公安、部隊或其他用人單位領導掌握進京指標,此外,也有人利用售房捆綁辦理戶口、拆遷騰退房屋遷入戶口等方式進行詐騙。

  張紅星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他們所辦理的案件也呈現出一定規律。被害人“以前可能聽說通過某種手段可以辦理成功,甚至黑市上有專門的價碼,這些老百姓間的口口相傳,讓他們以為花錢就能辦成”。

  據媒體報道,一些戶籍民警受到處理,他們收錢並把一些不符合條件的人的戶口落下了,這無疑暴露出一些監管方面的漏洞。

  張紅星分析,這讓被害人相信可以花錢買到戶口,騙子也正是抓住這種心理,讓人相信其有能力辦好戶口。

  這種現狀顯然與北京戶口客觀上的含金量有關。作為首都,北京的生活、教育、工作及醫療等資源,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不過,這座特大城市的戶籍政策正在縮緊。在很早以前,居民通過購房就能獲得戶口,但現在不行,通過結婚落戶的方式也不那麼簡單,一些此前允許落戶的大門逐漸封上。

  西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副教授褚宸舸認為:“戶籍本身背后有利益,這種利益有稀缺性,不可能每個人都得到,再加上在戶籍的分配過程中又存在‘黑箱操作’,所以有些想要得到的人選擇通過不正當方式來買賣進京指標。”

  在褚宸舸看來,倒賣戶口的現象就和其他一些犯罪一樣,不可能一下子就消滅掉,“和醫院看病挂號都能產生買賣專家號一樣,如果一些利益繼續附著在戶籍上,那麼倒賣戶口指標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文中趙明、劉輝、王亮為化名)(記者 盧義杰 實習生 郭嘉偉 施文荻)

分享到:
(責編:潘婧瑤、曾偉)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