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酒店客房部將客房放置的毛巾、台布和床單、枕套等統稱為“布草”。日前,央視的一則報道將酒店布草推向了風口浪尖,同屬“布草科”的醫院布草洗滌、大眾衣物洗滌也披著神秘面紗。有市民擔心,醫院布草會否與酒店布草或大眾衣物混合洗滌?
近日,記者走訪了幾家醫院,發現除少數醫院擁有自己獨立的洗衣房外,大多醫院的布草洗滌都是外包。一家日洗滌量達14萬件的洗滌公司佔據了廣州市醫療被服65%的洗滌量。暗訪中,一小洗滌公司坦言:“我們不敢接醫院的單。”
醫院布草
大公司掌握65%洗滌量
價格1.3元一件
高於酒店布草洗滌
南方醫院一醫護人員告訴記者,由於醫院的特殊性,除非病人特別要求不用換,有血液、體液、排泄物等的醫療紡織品必須每天更換,原則上每天都會有專人送來新被單、病號服等,如果病患有需要,可隨時更換干淨的布草。此外,病人出院時,所有布草須全部更換一新。
記者走訪武警醫院時發現,其布草分科室進行回收。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是硬性規定,防止交叉感染,特別是傳染科的布草,絕對是和其他科室分開回收和洗滌的。
那麼這些布草是怎麼洗滌的呢?記者走訪的6家醫院中,除了南方醫院、武警醫院外擁有自己的洗衣房外,其他醫院的布草都是外包。那麼,會不會有交叉混洗的情況出現呢?在南方醫院,其后勤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種情況不會發生,一是會有相關部門進行監管並且醫院很重視這個規章程序,二是洗滌和消毒設備等都是經過檢驗的。
在華僑醫院,記者在院內走訪一圈並沒有發現洗衣房,詢問后得知其布草是外包出去的,但外包給哪家公司,工作人員並未透露。
記者以有大單醫院布草洗滌為由,給一家位於柯木塱的洗滌公司打電話,接線人員一聽記者要洗滌醫院布草,連忙說接不了也不敢接。他表示,由於在醫院裡病原微生物是普通環境中的成百上千倍,其布草上面附著的細菌病毒等也不是小數目,因此,在洗滌過程中免不了要加入含氧消毒劑,並用高溫(75℃)洗滌,在這樣的條件下要做到織物不變形不褪色,無疑要增加很大成本,他們公司的設備根本做不到。此外,醫院布草通常不能與其他布草進行混洗,他們公司更多接的是酒店的單,如果接了記者這單,擔心會影響其他的生意。
在一家洗滌公司的推薦下,記者找到了廣州現×健洗滌公司,其在網上的公司介紹顯示,該公司的服務單位由最初的2家醫療單位擴展至現在的70多家,日洗滌量由最初5000件增加到現在的14萬件,佔廣州市醫療被服洗滌量的65%。
記者打電話給該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洗滌價格隨洗滌量而變化,基本是1.3元一件,價格高於普通的酒店布草洗滌。他們目前接受很多三甲醫院的布草洗滌,華僑醫院就是其中的一家。此外,他們並不接受加盟,因為醫院布草洗滌對設備、場地等要求嚴格,一般洗滌公司是滿足不了條件的。同時他們表示,不接非醫院的布草單。
衛生怎麼保障?
醫院:走完流程殺菌沒問題
醫院布草通常攜帶著數量龐大的細菌,消毒殺菌格外重要。記者在各大醫院看到,床單、病號服等都是折疊好直接送入病房,衛生能保障嗎?
一位在醫院工作30年的醫護人員告訴記者,以前條件沒那麼好時,被單等除去傳染科的都是先放在大鍋裡煮並且不斷攪拌,用高溫殺死病菌,床墊等無法煮洗的會用紫外線照射殺菌消毒。她表示:“走完這一系列流程殺菌消毒的效果根本不用擔心。”
南方醫院后勤部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他們醫院洗衣房會定時定期檢查,有高溫洗滌、殺菌、烘干、燙平等程序,走完流程后的布草不需要格外的檢查就可以給病患使用。
大眾洗滌
非正規洗衣店三分洗七分熨
一套西裝洗滌成本:
水洗4元 干洗6元
大眾衣物洗滌的質量同樣備受市民關注。在走訪街頭多家洗衣店的過程中,一位姓陳的業內從業人員透露:“你看好多干洗店都放著干洗機做做樣子,但大多數都是水洗,原因很簡單,干洗其實洗得不怎麼干淨而且成本也高,還不如水洗。”其還透露:“干過這行的都知道,三分洗七分熨,甭管水洗干洗,拿出來好好熨一熨,外行的根本看不出來。”
在一家干洗連鎖店,記者以加盟為由向其工作人員詢問后得知,目前干洗店用的干洗劑有兩種,一種是石油干洗劑,一種是四氯乙烯干洗劑。石油干洗劑成本較高,一般用此種干洗劑后還需額外程序烘干,會有石油味道殘留。售價為3300元158公斤。而四氯乙烯干洗劑則是6800元300公斤,大約可以使用兩年。一般用該洗衣劑的機器都帶烘干功能,相對比較劃算。這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干洗店重復使用干洗劑的現象並不少見。在一家洗衣店,記者看到其干洗機的干洗劑槽內已經是深色,但店家並沒有更換干洗劑。
在連鎖洗衣店裡,一件衣服根據面料材質不同,洗滌價格少則幾十元,多則幾百元。那麼,洗衣成本究竟多高呢?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干洗機的容量大約為8公斤至10公斤,不算人工和租金等費用,干洗一套西服的成本大約為1.2元至2元。廣州市洗滌行業協會秘書長施先生表示,在正規洗衣店洗滌,算上人工水電等,干洗一套西裝(上衣+褲子)成本不低於6元,高檔材質的西裝洗滌成本要7元以上﹔而水洗則為4元左右。
“醫院被服上面附著的細菌病毒等不是小數,因此在洗滌過程中免不了要加入含氧消毒劑,並用高溫(75℃)洗滌,在這樣的條件下要做到織物不變形不褪色,無疑要增加很大成本,小公司的設備根本做不到。”
——一家洗滌公司負責人
洗滌行業協會:
不少小洗衣店
干洗機成擺設
採訪中,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開洗衣店這個行業門檻低,競爭激烈,不少店主為了節約成本,將低廉的洗滌劑反復使用,使得消費者的健康受到了隱形的威脅。廣州市洗滌行業協會秘書長施先生表示,目前,國家對“干洗店採用什麼樣的干洗劑及干洗機”並沒有作出明確的要求,但是幾年前《廣東省商業洗衣服務質量規范》要求干洗時必須使用密封回收、制冷回收干洗劑。今年上半年進行的廣州市洗衣行業調研發現,有為數不少的干洗店仍使用落后的、開放式的、長期失修“帶病”運行的干洗機,甚至干洗機僅作為擺設。衣服說是干洗實為水洗,局部去漬,冒充干洗等行業“亂象”叢生。有洗衣店為節約成本使用低價、劣質的四氯乙烯進行干洗,增加了干洗劑的殘留,對消費者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據施先生介紹,干洗劑是可以循環利用的,行業技術要求每干洗4機衣物就至少要蒸餾回收一次。但有不少不正規的洗衣店為降低成本和操作簡便從而減少蒸餾次數,甚至長期不蒸餾,造成洗滌質量下降和衣物的交叉污染。
針對目前消費者對洗衣店詬病不斷,他表示,下一步他們將要求會員單位集體簽署誠信自律公約,加強對會員企業的監管,配合酒店行業協會、衛生部門、質檢部門以及工商部門等相關部門進行檢查,整頓不正規的洗衣店。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