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習近平談“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2】

2014年08月27日16:0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習近平談“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即使將來城鎮化達到70%以上,還有四五億人在農村。農村絕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 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城鎮化要發展, 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也要發展,同步發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2013年7月22日,習近平在湖北省考察工作

  中央看一個地方工作得怎麼樣,不會僅僅看生產總值增長率,而是要看全面工作,看解決自身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成效。

  ——2013年9月27日,習近平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

  關鍵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讓市場真正成為配置創新資源的力量,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政府在關系國計民生和產業命脈的領域要積極作為,加強支持和協調,總體確定技術方向和路線,用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重大工程等抓手,集中力量搶佔制高點。

  著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關鍵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讓市場真正成為配置創新資源的力量,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政府在關系國計民生和產業命脈的領域要積極作為,加強支持和協調,總體確定技術方向和路線,用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重大工程等抓手,集中力量搶佔制高點。

  ——2013年9月30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中國不再簡單以GDP增長率論英雄,而是強調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立足點。

  中國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正在不斷增加,並將繼續增強。持續進行的新型城鎮化,將為數以億計的中國人從農村走向城市、走向更高水平的生活創造新空間。

  ——2013年10月7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演講

  黨和國家將按照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發揮作用的方針,把做好留學人員工作作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任務,使留學人員回到祖國有用武之地,留在國外有報國之門。我們熱誠歡迎更多留學人員回國工作、為國服務。

  在億萬中國人民前行的偉大征程上,廣大留學人員創新正當其時、圓夢適得其勢。廣大留學人員要把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統一起來,把自己的夢想融入人民實現中國夢的壯闊奮斗之中,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史冊之上。

  ——2013年10月21日,習近平在歐美同學會成立一百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我們這麼大個國家、這麼多人口,仍然要牢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時,要全面認識持續健康發展和生產總值增長的關系,防止把發展簡單化為增加生產總值,一味以生產總值排名比高低、論英雄。

  轉方式、調結構是我們發展歷程必須邁過的坎,要轉要調就要把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否則資源、資金、市場等各種關系都繃得很緊,就轉不過來、調不過來。各級都要追求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生產總值,追求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經濟發展。

  ——2013年11月3日至5日,習近平在湖南考察

  加大政府職能轉變力度,既積極主動放掉該放的權,又認真負責管好該管的事,從“越位點”退出,把“缺位點”補上。

  ——2013年11月9日,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關於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這次全會決定提出的一個重大理論觀點。這是因為,經濟體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仍然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

  進一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實際上就是要處理好在資源配置中市場起決定性作用還是政府起決定性作用這個問題。經濟發展就是要提高資源尤其是稀缺資源的配置效率,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投入生產盡可能多的產品、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市場作用,也要發揮政府作用,但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職能是不同的。全會決定對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全會決定對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優化政府組織結構進行了部署,強調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

  ——2013年11月9日,《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這是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解決了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長期沒有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我們黨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又一重大推進。

  ——2013年11月12日,《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

  推進人的城鎮化,一個重要的環節在戶籍制度。要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

  解決建設用地粗放利用問題,關鍵還是要靠制度。土地制度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要按照守住底線、試點先行的原則穩步推進。土地公有制性質不能變,耕地紅線不能動,農民利益不能損,在此基礎上可以有序進行探索。

  目前,各地區都在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試點,這有利於改變一些地方農村土地過於分散的狀況,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在這個過程中,要尊重農民意願、保障農民權益,防止土地過度集中到少數人手裡,防止土地用途發生根本性變化,造成農村貧富差距過大。也不要以土地改革、城鄉一體化之名,行增加城鎮建設用地之實,這種挂羊頭賣狗肉的事不能干。

  ——2013年12月12日,習近平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現在,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農民家庭越來越多,土地承包權主體同經營權主體發生分離,這是我國農業生產關系變化的新趨勢。這個變化對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不斷探索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改革前,農村集體土地是所有權和經營權合一,土地集體所有、集體統一經營。搞家庭聯產承包制,把土地所有權和承包經營權分開,所有權歸集體,承包經營權歸農戶,這是我國農村改革的重大創新。現在,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願,把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現承包權和經營權分置並行,這是我國農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創新。這將有利於更好堅持集體對土地的所有權,更好保障農戶對土地的承包權,更好用活土地經營權,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個大事,涉及的主體、包含的利益關系十分復雜,必須審慎穩妥推進。不管怎麼改,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產量改下去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要加強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推動土地經營權等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公開、公正、規范運行。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工作的領導,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工作方案或試點方案,加強指導引導和監督檢查。

  要研究開辟新的投融資渠道,建立健全“三農”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農村金融仍然是個老大難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要在體制機制頂層設計上下功夫,鼓勵開展農民合作金融試點,建立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金融體系。

  ——2013年12月23日,習近平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王澤、肖紅)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