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揭秘紅頭文件裡的治國密碼(圖)

張小勁

2014年08月15日13:32    來源:環球人物雜志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紅頭文件裡的治國密碼

張小勁

  張小勁

1966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紅頭文件。

  1966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紅頭文件。

1984年,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1984年,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環球人物》雜志記者 毛予菲 】

  “中國政治文件很重要,很多關鍵決策的制定與貫徹落實都由文件推動。尤其紅頭文件,是觀察和理解中國政治的絕好切口。”張小勁在接受環球人物雜志記者採訪時,如此評價紅頭文件的重要性。

  作為清華大學政治學教授,張小勁研究過不少國內外的政治文件。今年上半年,他又和同事景躍進一起牽頭成立了《政治文件與文件政治》課題組。他說,希望人們能從中更好地理解我國政治發展的脈絡。

  紅頭文件的起草

  什麼是紅頭文件?張小勁隨手從辦公桌上拿起清華大學《暑假期間教室開放通知》,給 《環球人物》雜志記者講解起來。“比如這個文件,抬頭是紅色的,右下角還配有清華大學行政部門的紅色印章,這就是紅頭文件。”張小勁說,文件一旦加了“紅頭”,便有不容置疑的權威與合法性。特別是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文件,“紅頭”是標准配置。

  不過,紅頭文件也有等級之分。張小勁說:“在我國,上至中共中央、國務院,下到省級黨委、政府,以及最基層的鄉鎮和街道等,都有權發紅頭文件。但因簽發部門的不同,這些文件的內容和作用,會有很大差別。文件內容也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多個方面。”而他所在課題組的研究對象,則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及其職能部門下發的,帶有特定文號的,事關重大政治和發展建設等問題的文件。“這些文件都稱為中央文件,關系到國家的大政方針,很有研究價值。”

  張小勁一邊講著,一邊從電腦裡找出中央紅頭文件,給記者看。“這些重要的紅頭文件一般有兩三萬字,要經過預調研、主題調研、文本起草3個步驟,歷時半年到一年才能完成。有些要配備專門的起草小組,由特定人員來起草,初稿完成后還要經過多次討論、修改才能下發。相較而言,地方的紅頭文件起草過程要快很多,有的文件幾天就能完成。有時,領導的講話、會議紀要就是文件的底稿。”

  中央下達的紅頭文件,下級辦公室收到后要做一系列的登記:來文單位,文件字號,題目是什麼,送給了誰,哪天接到的,什麼時候送出的。有些政策性的文件,還要一層一層發下去。而紅頭文件的文號,則是從年初第一份開始依次排序的,比如北京市朝陽區發布的文件,就是京朝××號。

  文件下發后,最重要的就是學習。這一點,對出生在50年代的張小勁來說,深有體會。上小學時,他正趕上“文革”。那時候,他就坐在機關門前的台階上,聽大喇叭裡宣讀文件。工作之后,開會學習文件也是常有的事。“一般上級文件來了,領導就會召集大家開個會,把文件念給大家聽。這個過程叫傳達文件,念文件的人也要忠實原稿,不能隨便加話。”張小勁說。

  “在研究中央紅頭文件起草、下發過程中,我們發現,這正好反映了中國政治生活的運作方式。” 張小勁說,中央起草文件,通過廣泛調研匯集大量的意見上來,表現為一種自下而上的討論。文件下發,正是政策自上而下的部署和貫徹落實。而每一個重要的紅頭文件也反映了這一時期的社會發展變化。

  從信息傳遞到治國工具

  紅頭文件與政治生活聯系得如此緊密,還要從它的源頭說起。

  張小勁告訴記者,上世紀30年代,共產黨在陝北建立革命根據地,黨內大小事務都由文件規定和規范。那時,文件成為傳遞戰略信息的方式。尤其在長期的地下斗爭,慘烈殘酷的環境下,黨內的多項決策隻能通過文件或是口頭文件的形式傳達到各分支。比較正式的一份紅頭文件是出現在1942年。當時在延安,無論是元老功臣,還是基層群眾,都在學習由22份文件編纂而成的《整風文獻》,整風運動在這份紅頭文件的指導下“火熱”地開展起來。

  “從延安時期開始,起草文件被認為是最核心的權力,毛主席也很重視。” 張小勁說。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份文件就是以毛澤東的草稿為基礎完成的。“這份文件通過后,他在黨內的絕對權威就樹立起來了。”

  毛主席不僅重視文件的起草工作,對文件制度的發展也有貢獻。在機要室工作過的葉子龍曾回憶,一次,他誤將一份主席還沒審閱的文件,丟進了文件堆。主席要看時找不到,非常生氣。后來他們就想了個辦法:領導人審閱過的文件,就在自己的姓名處畫圈,表示已閱。這樣,就能把讀過的文件與未讀的文件區分開了。這一文件圈閱制度至今還在使用。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共產黨政權的鞏固,文件也從最初的傳遞信息,發展為治國工具。之后的“三反”“五反”等運動就是以文件形式開始的。而聲勢浩大、影響深遠的“文化大革命”,也是由一份紅頭文件作為開端。1966年8月8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審議通過。文件共有十六條,所以又被形象地稱為“文革十六條”。文件開篇就表明“革命”決心:“當前開展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一場觸及人們靈魂的大革命,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發展的一個更深入、更廣闊的新階段”。為配合學習宣傳,《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紅旗》雜志等還刊發社論文章,“文革”迅速席卷全國。

  據課題組的統計數據,“文革”初期,中央每年下發的紅頭文件就有上百個。張小勁說,那時的文件什麼都管,事無巨細,比如《北京日報》編委會成立也要專門發文。

  改革開放的“初稿”

  在中國的歷史進程中,有一份紅頭文件不得不提,這就是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張小勁說:“改革開放這件大事,就是從這份紅頭文件開始的。”

  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鄧小平將紅頭文件正式推上改革開放的舞台。參與起草該文件的一名成員曾回憶,鄧小平在談到十二屆三中全會中心議題時,激動地說:“最理想的方案是通過一個改革文件。十一屆三中全會無論在政治上、經濟上都起了很好的作用,這次三中全會能否搞一個改革文件?這個文件將對全黨起巨大的鼓舞作用。就搞這個文件,別的就不搞了。”

  在談到這份重量級紅頭文件的起草時,張小勁說:“作為第一份標志著重大政策方針轉變的政治文件,它的成型歷經了很多磨難,非常不易。”當時,有不少人認為“計劃經濟”和“商品經濟”是對立的,一位參與十二大報告起草的負責人還寫信給相關部門:“絕不能把我們的經濟概括成商品經濟。”但這次就是要將“商品經濟”寫進中央的紅頭文件,成為改革綱領。

  因為有不少人反對,文件最初的提綱仍是“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看到這個提綱后,很不滿意,“根本就沒有脫離原來的調子嘛”。他立即調整起草小組,並向經濟專家征求意見,經過幾個月的反復討論,這份改革文件才通過。后來,鄧小平在接見起草小組成員時說:“我的印象是寫出了一個政治經濟學初稿……這次經濟體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釋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有些是我們老祖宗沒講過的話,有些新話。我看,講清楚了。”

  張小勁說,“突破性的改革大多是由特定的紅頭文件啟動,特別是歷屆三中全會的《決定》起了重要作用。”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第一個總體設計﹔2003年,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成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整綱領﹔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央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部署。

  從“市場”到“治理”

  2013年4月24日,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起草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擔任組長,副組長是劉雲山和張高麗。張小勁說:“黨的最高領導人擔任三中全會《決定》起草小組組長,這還是本世紀以來的頭一次。”此前,習近平已經走進基層調研。2012年12月,黨的十八大結束不到一個月,習近平就到深圳調研。他還向鄧小平銅像敬獻了花籃,向這位改革開放的總工程師致敬。

  對於起草工作,習近平的要求很嚴格。當時,他給起草小組提出“三不寫”:一般性的舉措不寫﹔重復性的舉措不寫﹔純屬發展性的舉措不寫。張小勁說:“這次文件不‘十全大補’,不面面俱到,以前文件中的空話套話少了,起草小組確實下了一番功夫。而且,對起草小組上報的每一稿,習總書記都會逐條、逐句、逐字,認真審閱,提出了許多重要修改意見。”

  關於這份《決定》的內容,課題組也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和統計。張小勁說:“在這份《決議》中,‘治理’一詞成為亮點,共出現24次。以‘治理’作為關鍵詞的段落,總字數為2037,約佔全文的1/10,分布相當廣泛,讓人明顯感覺到黨中央的政策重心。”

  張小勁說,從這些關鍵詞的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出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關文件中,“發展”“改革”“經濟”成為關鍵詞﹔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相關文件中,“市場”一詞最火,各出現22次和23次。“這種變化和黨的政策制定,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更注重市場體制的建立,一味追求經濟發展。隨之出現了各種社會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國家的‘治理’,將社會、經濟統籌起來發展。我想,在將來,‘國家—社會’‘政府—市場’的關系肯定會發生變化,國家‘治理’將成為新的發展方向。”

  “章子不如條子”

  “可以說,現在的中國是文件治國。政令由文件推行,改革由文件推動,國家由文件治理。”張小勁說,正是出於這一點,中國基層政權(比如居委會、村委會)的一項重要工作職能,就是組織民眾傳達學習最新文件精神,基層的響應和貫徹也成為文件內容能否落實的關鍵。

  但文件在落實過程中,卻出現了不少問題,文件學習甚至變成了一種形式。在張小勁看來,“以會議應付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這反映了我國文件落實的一個現狀。” 他說,我們常常看到《關於××的通知》,以及《關於××通知的通知》的文件。十八大《決定》下發后一周,我國十多個省都發了相關的落實文件。看起來大家是爭先恐后地學習,但很多都是走過場沒有落到實處。習近平在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的講話《關鍵在於落實》中,曾引用一副對聯:上聯是“你開會我開會大家都開會”,下聯是“你發文我發文大家都發文”,橫批是“誰來落實”。強調的就是這個問題。

  “不過,這並不是中國文件制度的問題。”張小勁認為,與英國、德國、意大利等議會制國家的法案相比,我國的文件制定實則更有效率。英、德等國的一部法案從起草到頒布要經過幾年的時間,通過之后不會輕易改變。而我國政治文件的起草就快了很多,可以根據情況及時調整。並且,黨內會對不合時宜的文件進行清理。去年年底,就有200多份文件被宣布失效,這在國外是很少見的。

  在張小勁看來,紅頭文件的“快”正好與改革的“變”相適應。改革出現什麼新情況,紅頭文件迅速做出調整。所以文件政治是必然的選擇。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紅頭文件中的個人色彩。“紅頭文件有很大的灰色空間,特別是基層的政治文件。中國有一句俗語,章子不如條子,條子不如位子,我再加上一句‘位子不如面子’。現在一些文件明確規定了企事業機關招聘人員的基本條件,但領導批個條子,就隨便把人塞進去了。再比如,大家都知道‘中央八項規定’,可強調了很多次,照樣有人違反。這些都是中國文件政治面臨的新挑戰。” 作者:毛予菲

  (原標題:紅頭文件裡的治國密碼)

  文章關鍵詞:紅頭文件

分享到:
(責編:王澤、盛卉)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