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北京1座城中村人口暴增引水荒 居民打數十口井

2014年08月14日08:36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斷水居民半月打數十口井救急

斷水居民半月打數十口井救急

  為解決斷水危機,居民集中打私井

斷水居民半月打數十口井救急

  水井四周砌上水泥高台,用橡皮管子把水引入居民家中

  緊鄰清華大學西牆的水磨社區是個“城中村”,本地居民大約1000人,但外來人口卻超過1萬人。7月25日至今,用水一向緊張的水磨社區突然斷水,為了救急,不少居民私打水井。初步統計,半個月內,整個社區的水井數有數十口,而打井的人還在增多。

  斷水19天百米街道現13口井

  從清華大學西門往北約200米,路東便出現一片雜亂的民房,這裡就是水磨社區。近半個月以來,打井成為社區裡的一道景觀,私自打井的電話隨處可見。

  水磨社區分東街、中街、西街和新區四部分。在長約百米的中街,竟有13口水井,平均每隔十幾米便能看到一口。

  已經完工的水井,四周砌上水泥高台,蓋著井蓋兒,一根橡皮管子從井裡引入打井居民的家中。發出“咕嘟咕嘟”聲音的地方則正在打井,幾米高的鑽井機有節奏地砸向地下,雖然下著中雨,但打井隊並沒有休息,打井形成的水坑周邊灌滿泥水,泥漿不斷流向路面。

  在水磨社區的南頭,一口水井即將在當天完工,出錢打井的幾家居民都很興奮,冒雨監工。居民李先生介紹,7月25日晚上,家裡的自來水開始變細,沒想到第二天水就斷了。“我以為堅持一兩天就來水了,誰知道這一斷就是19天。”他說,沒水不能洗澡、洗衣服,甚至洗菜做飯都受到影響。實在忍不下去,3天前,李先生和其他4戶居民合伙湊了3萬元,找來一個打井隊打井。

  對於居民私自打井的行為,北京市水務局曾明確表態屬於違法,沒有手續的水井將採取封井處理。但李先生卻顯得很無奈:“我們知道私打水井是違法行為,但有什麼辦法,天這麼熱,人總不能被渴死。”

  居民擔心打井抽水致地面下沉

  此次斷水,最大的受益者當屬打井隊。打一口井3萬元到5萬元不等,等著打井的居民絡繹不絕。“我們要趕進度,打井的太多了,耽誤不起。”一名穿著雨衣的打井工,邊說邊往井邊運送鑽頭等工具。

  打井的居民是否就能擺脫無水的困擾?李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井剛打好還不能馬上就用,要沉澱幾天,否則水裡都是泥沙。

  水磨社區的地下水一般在地下30米處,屬於淺層水。雖然打井后居民有井水替代,但水質是否達標仍是居民心裡最沒底的事情。“這水也就洗衣服、洗洗菜,沒人敢喝。”李先生說,有人打出來的井水泛著臭味。

  在水磨社區的幾家小超市,成箱的礦泉水擺在門口。一位店主表示,礦泉水銷量非常好,不管是當地人,還是外來租戶,都整箱買水喝。

  買不起礦泉水的居民會去清華大學校內的工廠和廁所接水。居民陳先生家裡所有的塑料桶裝滿了接回來的清水,他為此每天騎車去四趟,來回要一個小時。

  然而,水磨社區還有一些居民對打井這件事情感到擔憂,這些居民的家離自來水管線較近,家裡的水龍頭半夜會有微弱的水流。

  周女士就是其中一位,連續多日半夜起床接水,她的黑眼圈非常明顯。“這次斷水直接引起了居民的恐慌,家裡沒水的都在打井。”據周女士初步計算,整個水磨社區現在的水井有40余口,如果水還不來,打井的人還會增多。

  “誰見過一個地方有40多口水井,而且這些井的水位都集中在地下30米處。”周女士說,地下水一旦抽採過度,地面就會出現下沉,直接威脅到居民的生命安全。“昨天,中街上的一棵大泡桐樹就突然倒了,砸壞了旁邊的一戶房屋。”周女士推斷,倒樹的原因可能與打井有關。

  打井的另一問題就是下水堵塞。昨日上午,水井密布的中街突然被淹,從下水道涌上來的臭水令人猝不及防,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忙活了一上午才把水排干淨。在一處打井的水坑旁,摻雜著泥沙的渾水流進下水道,下水道裡已經沉澱了厚厚的泥沙。

  一千人變一萬人管線不堪重負

  水磨社區在清代叫水磨村,據說為旁邊的圓明園推水磨,這個過去並不缺水的地方如今為何退化到要依靠打井為生了?

  “都是人多鬧的。”周女士非常肯定地說。曾在水磨社區居委會工作的她,對這個社區的歷史十分熟悉。據她介紹,水磨社區在2007年以前還是清華邊一個安靜的地方,500多戶居民家裡都是平房,也沒有什麼外來人員。

  “因為鄰近中關村,外來租戶開始過來找房住。2007年,第一戶居民在家裡蓋起二層的違建

  小樓用於出租。”周女士說,按規定,居民家不能蓋二層以上的樓房,有居民向城管部門反映,城管來了也沒有及時制止。

  違建風潮如同“蝴蝶效應”般擴散,三層、四層,甚至五層的樓房也拔地而起,這些違建佔據道路,窄的連一輛汽車都無法通過,頗像當年的“唐家嶺”。在水磨社區最南端,是居民口中的“一線天”,隻有半米寬的路兩側,樓房之間近的幾乎可以跨越過去。

  水磨社區外來人口有多少?居委會和青龍橋街道沒有正面回應。但周女士了解情況,她說社區的本地居民大約1000人,外來人口超過1萬人。

  “很多居民家都靠出租房屋生活,租房的人多了,水當然不夠吃。”據介紹,水磨社區在上世紀70年代靠吃井水,80年代井水被檢測為不合格,一牆之隔的清華大學負責為社區接管線供水,每月供水2500噸。但近些年,水磨社區用水量逐年成倍增長,當年隻有手腕粗細的管線已滿足不了居民的需求。

  周女士還告訴北青報記者,1996年,清華大學每月來收水費,4000元的水費居民能交一半就不錯,剩下的都由居委會墊付。后來居委會沒錢了,清華收水費的事也不了了之。據周女士反映,不交水費后,居民用水量更大了,每年用水都非常緊張。

  此次出現極端的斷水之后,周女士和居民代表曾找過清華校方。“他們說現在學校放假,水量減壓。”周女士說,了解水磨社區沒水,清華答應增加水壓,但離自來水管線較遠的居民家裡還是沒水。

  目前,水磨社區斷水還在繼續。關於解決危機的辦法,清華大學和海澱區政府均沒有給出答案。

  回應

  清華大學供水已經供不應求

  清華大學相關負責人昨天告訴北青報記者,上世紀80年代,清華開始按北京市的要求,給一牆之隔的水磨小區供水,當時的要求是每月供水2500噸。但隨著水磨小區人口的增加,供水量越來越多,時至今日,供水管道還是當年鋪設的細管道,清華給他們的供水量已經是當年要求的數倍,但還是遠遠跟不上小區需求的猛增。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眼下清華大學雖然在放暑假,但學生公寓、教學樓、圖書館、辦公樓、體育場館等建筑都有保衛值守,不允許校外人員出入,校外人員能夠打水的地方除了校內幾處小型工廠,隻有校內僅有的兩座公共衛生間。

  文/本報記者雷嘉

  內存

  去年入夏,通州區部分居民家中斷水成為常態,許多住戶不得不借助水泵抽水。

  據了解,通州區人口數量從2005年開始直線上升,每年人口增長量都在7萬人左右。如今,通州常住人口已達130余萬。

  本版文/本報記者李天際(除署名外)本版攝影/本報記者袁藝

分享到:
(責編:王澤、盛卉)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