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藥典委員會解釋金銀花、山銀花分類問題
國家藥典委員會12日19時在其官方網站發說明稱,《中國藥典》自1963年版開始收載金銀花,1963年版《中國藥典》規定供藥用的金銀花植物來源隻有一種,即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1977年版《中國藥典》在金銀花標准中增收了其他3個植物來源,分別是山銀花(華南忍冬)、紅腺忍冬和毛花柱忍冬。經查當年的藥典技術檔案,由於剛剛結束“文化大革命”,藥典工作屬恢復初期,新增的三個來源未能找到支持其收載入藥典的相關研究資料。
鑒於實踐中金銀花、山銀花藥材在藥用歷史、來源、性狀、化學成分等方面的差異,經過專業委員會審定,2005版《中國藥典》將金銀花和山銀花分列進入藥典目錄。金銀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山銀花有四種,即“紅腺忍冬”、“華南忍冬”、“灰氈毛忍冬”、“黃褐毛忍冬”。
對國家藥典委員會的上述說明,陸群12日晚接受人民網電話採訪時表示:“這個回應和我收到的材料是一致的,沒有任何新意。”
國家食藥監總局:已向中紀委專門報告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13日上午發布“關於對反映金銀花問題的說明”:關於中藥材收載入《中國藥典》的審定過程,屬於國家藥典委員會承擔的專業技術事務,由其組織多位相關專家組成的專業委員會獨立評審確定。為此,針對此次反映的金銀花問題,我局已請國家藥典委員會如實向社會做出負責任的相關情況說明。關於實名舉報問題,中央紀委駐總局紀檢組已向中央紀委相關部門做了專門報告。
新聞回放:
“御史在途”12日上午10:37分公開發布的第一條微博稱:“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為利益集團代言,給數以千萬計的百姓造成無比重大的經濟損失……本人將以鐵的証據揭露該局禍國殃民的問題……”
隨后的數小時,“御史在途”又發布了數條相關微博,稱2005年前后,國家藥典委將把中國南方地區傳承上千年的“金銀花”更名為“山銀花”,並把金銀花作為邵明立老家山東“忍冬花”的專用名。更名后,南方金銀花價格一落千丈,“北方金銀花販子趁機大量低價收購,冒充北方金銀花高價賣出,謀取暴利。南方上千萬花農則血本無歸”。
“御史在途”稱,在更名事件背后,有多家企業和公關公司牽扯其中,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官員涉嫌腐敗,“金銀花鬧劇的總導演是國家食藥監總局前任局長邵明立。現任局長張勇的主要問題是對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麻木不仁、不聞不問”。
上一頁 |